在君主專制的國家,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具有莫大的威力。
所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貶官千里,可以瞬間高居廟堂。
權勢滔天,也能身死族滅。
在明清這樣的封建巔峰時代,只要皇帝不顧一切去做,定然是能做成的。
這也是為何張居正一條鞭法,雍正的攤丁入畝能成功的原因。
要知道在東漢,即使是光武帝這樣的開國皇帝,一開始度田,整個天下造反的就不計其數。
逼迫其不得不妥協。
從而造就了豪強的正式崛起。
即使是千古一帝唐太宗,府田制也只是在關中施行罷了,他根本就不敢推行天下。
這般,周家因皇帝之故,驟然登至勳貴頂層,可謂是羨煞旁人。
如果坤寧公主活得夠久,那麼這般富貴還能保持幾十年,無論皇帝更替與否。
同時,皇帝要求派遣使臣萬里迢迢去歐洲的事,在不關乎切身利益的情況下,一致得到了透過。
趁著這個功夫,朱太子一大家人,也好就此夾帶而去。
“使臣之職,在於常駐,雖然是錦衣衛充任,但也要釐定官品,不能辜負其人的貢獻。”
皇帝隨口說著,半躺在龍椅上,軟乎乎的墊背極其舒服。
幾個閣老們垂眼聆聽,個頂個的順從。
閻崇信時期的內閣,可謂是完美的執行者,除了在涉及原則上的問題有所異議外,其他時間都是服從到底。
所以官場上戲稱其為唯命宰相。
但誰又知道閻崇信的苦楚?
皇帝在紹武初年,就制定了新式的考取制度,以國子監祭酒為主考官,博士、助教、學正、學錄、典簿等為同考官,對會試進行主持。
這樣一來,內閣閣老,八部群臣,基本上都沒有法子來結黨營私。
畢竟在官場上,門生是最靠得住的,就連親戚都比不了。
例如互為親家的徐階和嚴嵩,互相下手那叫一個狠。
而門生一旦背叛,那就是前途盡毀,在官場上根本就混不下去,甚至影響子孫三代。
沒有門生,也就意味著在朝廷之中,只能以利益而聚,同時也能因利而去。
泥巴捏成了屋子,一場雨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