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矩,鄉三老,鄉長由朝廷下派,縣裡安排,鄉警由知縣委任,鄉老則是在本鄉中選拔鄉賢擔任。
畢竟訴訟這件事,沒什麼比本地人最瞭解了。
而賦稅則需要外地人來堪磨。
夏稅五月半起徵,截止至八月底,到時候所有的糧食將會從各縣運送至府,再至省,然後抵達京城。
而紹武仁政了減輕百姓的負擔,故而百姓們只需將糧食送至縣城,其餘的路程都將有朝廷的財部主持。
至於在明朝延續了近三百年的糧長制度,也就此消散。
要知道在以前,糧鄉們可以負責將糧食千里迢迢的運送至北京,毀家為國,家破人亡只是等閒。
來到鄉衙,也就是民間俗稱的三老堂,洪賜百感交集。
所有的糧食在這裡匯聚,然後在鄉長的帶領下,去往縣城。
從後院而入,四十來歲的鄉長滿臉精明,他手上端著算盤,一旁的鄉老則拿著黃冊。
數只隊伍排成了長龍,在這炎熱的夏天,不敢有絲毫的怨言。
哪怕他們只有兩人,身上也並沒有穿著官袍。
“趙家村……”
“西里村——”
很快就輪到了他們。
村長忙不迭帶著洪賜上前應下。
“鄉長老爺、鄉老老爺安好!”
“趙二,你們村來得挺早的。”
鄉老抬頭,見到他的臉,露出了一絲笑容。
“哦,洪先生也來了。”
看到洪賜,鄉長、鄉老都露出了溫和的笑容。
對於這位童生,鄉里誰不尊敬?
“兩位有禮了。”洪賜也態度親善地拱手行禮。
這樣按照他的功名,是可以去縣裡求取官職的,但他卻沒有去做,一直在鄉里耕耘,教授子弟讀書。
就為他贏取起了諾大的名聲。
“西里村,戶一百零三,口七百三十六,土地兩千八百三十六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