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二十六章利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六章利處 (1 / 5)

此時,齊王朱存樺,正帶著自己的首相顧源,在蓬萊城內巡查。

偌大的齊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兩府,七縣。

分別是齊都臨淄,以及根本的即墨、琅琊兩縣,其為臨淄府,設府尹,屬於京畿。

滅亡蘇祿國而設府峒島縣,東島縣,以及一些群島,則為西海府。

在蓬萊金礦發掘後,附近又發現了許多的銀礦、鐵礦、煤礦,這些都是齊國急需的礦產,則立馬設立蓬萊府,下轄蓬萊、成山二縣。

七縣之地中,西海府合計五萬民眾,臨淄府則有近十萬,而發展不過兩年的蓬萊府,則急劇增加到了兩萬。

齊國的人口一躍至十七萬,而且增長的速度不斷加快,從內地和秦國的移民不斷增多,料想不用十年功夫,五十萬可望。

之所以發展迅速,莫過於齊國匱乏資本和民力,允許海外和大明及屬國商賈包山開採金礦。

交上一筆萬塊銀圓的授權費後,就可以隨意尋找山林開採,如果是金礦,只需要上交一半的黃金即可。

即使齊國把握了最富的那部分金礦,但對於商人們來說,其中的利潤不可小覷。

如此一來,天南海北的商人們齊聚一堂,由東印度的豪商,也有呂宋,秦國,乃至於廣東、福建的商人過來。

或三五成群或單打獨鬥,可以說乾的熱火朝天。

而有鑑於齊國人力匱乏,他們除了自己去其他島國購買奴隸還,還經常從本國轉運民夫過來。

畢竟奴隸桀驁不馴,還聽不懂話,哪有老鄉好用。

金礦,銀礦,能夠換銀圓,煤礦,石灰礦,可以輸送到齊國,怎麼也不會虧,只會是賺多賺少而已。

“顧卿開發之策,已然見效。”

齊王望著絡繹不絕出城的車隊,忍不住感慨道:“金礦雖然賺錢,但有舍有得,用一半的黃金換取了移民,要用大量的糧食賣得黃金,真正捨出去的不不過兩三成。”

“值了。”

“金礦開採,人吃馬嚼,耗費頗多,而且礦場不定,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專門做金礦的生意,讓這群商人們將黃金留在齊國,才是可期的。”

顧源略略地佝僂著腰,駝背絲毫不影響其說話,臉上帶著飛揚的色彩:“臣之所以讓殿下設兩縣,就是看到蓬萊府之潛力。”

“待到明年,來開金礦的會更多,也會帶來更多的工人,到時候拉攏其人在我齊國,授田授宅,誰不樂之?”

“齊國的田也不太夠了。”

齊王猶豫了下:“若是一味授田,怕是有失體面,對百姓們來說也不太公平。”

顧源眉頭一蹙。

齊王說出這種話,著實出乎他的意料。

但他當政多年,已非吳下阿蒙,政治水平高了不少,轉念一想,就明白了大概。

齊國的利益與齊王的利益並不是等同的。

例如礦場,這種山澤之利,本就是齊王的財產,如果是在大明,必須要繳納授權費,並且納高額稅利給皇帝。

而像金礦銀礦這種,更是隻有皇帝才能專採,如今屬於大大的讓利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