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來年,就讓緬甸從奴隸社會進入到了封建社會中,並且建立了縣、府,省三級統治,完善了官僚體系。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少量緬人參與的緬甸王國,其完全依賴於孫可望的威望,一但其逝去,緬甸王國就有崩潰的危險。
顧忠心中一沉:“繁華的背後總是蘊含著危機,如果緬甸不解決此事,二代而亡只是等閒。”
他是明人,自然明白在緬甸這塊國土之上,由孫可望建立的孫氏緬甸比土著緬甸強多了,之前他言語通順,不需要通譯。
放下了車簾,一切的喧譁似乎都被隔絕在外。
很快,馬車就進入到了內城。
內城的街道寬闊,並無攤販沿街叫賣,只有一個個寬敞明亮的商鋪,售賣者各種商品,絲綢,香料,桌椅,鹽等等。
來往其間的多是衣衫華麗之輩,談吐多了幾分文雅,秩序井然。
包括家眷在內的漢、緬高官,不過十來萬人,九成生活在內城,輕易不踏入外城,保留著自己高貴的生活。
普通的漢人在內城生活憋屈,只能在外城找些存在感,從而獲得較高的生活。
漢人,並非全是人上人。
剛回到府邸,就有緬甸禮曹判書求見。
顧忠一愣,旋即應允。
緬甸為了穩固統治,不得不大明屈服,在官制上全面進行更改,效仿朝鮮。
所以其禮曹判書,就是禮部尚書了。
雖然說他作為公使,代表的是大明朝廷的臉面,但也用不著親自過來拜訪。
“估計是守著我呢!”
顧忠心中一動,開口道:“讓他進來,不,我親自去迎。”
旋即,他快步而去,只見客廳中坐著五十來歲的老人,臉頰削瘦,雙目有神,身著寶藍色的綢緞長袍,踏著布靴,渾身散發著一股儒生味。
他就是緬甸禮曹判書張緒漢。
作為秀才,雖然在大明不值一提,但在緬甸卻是首屈一指的文化人,備受孫可望信賴。
“張判書有禮了,怎麼有空來我這?”
“公使閣下。”張緒漢態度端正,一板一眼地拜下,然後張著明亮的眼睛道:
“殿下將封王長子為世子,還請公使指點一二。”
隨著其述說,顧源才明白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