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二章冊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章冊封 (1 / 6)

緬甸。

每年的十月對於秦國來說是旱季,但同樣對於緬甸來說也是旱季,整個國家陷入到了熱鬧之中。

新京城是孫可望佔領下緬甸地區後,以大光寶塔為中,修建了緬甸國都——新京。

同時,東籲王朝所在的東籲城,也被改名為北都,一南一北,成為緬甸王朝統治的核心。

偌大的新京城,周長三十里,高四丈,內外兩城結構,足以容納三五十萬人。

緬甸公使顧忠坐在馬車上,忍受著燥熱,他掀開車簾,印入眼簾的則是一片繁華。

整個新京城雖然是明式結構,但在具體的細節上且融入了許多緬族的特色,佛教特色明顯。

街頭巷尾的行人,短衣草鞋的多是緬人,而褐衣布鞋的則是漢人。

除了衣衫上的區別,在顧忠看來最大的莫過於語言了。

隨孫可望南下的多是雲南兵卒和官員,所以其言語談吐多是官話,一言一行中多是傲慢。

普通的緬人則低頭哈腰,不敢與其直視。

因為在緬甸官場上佔據主流的是漢人,如果是緬人和漢人打官司,一般都偏袒漢人。

在這種情況下,讓漢人越發的張揚起來。

其顯要特徵就是,新京的內城不允許普通緬人進入、居住,只有官員以及將領才被批入住。

而對於漢人,則毫無限制。

無論是內城還是外城,漢人都可以隨意居住。

當年隨孫可望南下的數萬兵馬,已然成了新王朝的根基,從而獲得了大量的政治利益。

無論在官場上,還是在軍中,這些漢人佔據主流,以小臨大,駕馭著數百萬緬人的緬甸王國。

這在形式上與當時的滿清一般無二。

“滿清是依靠強軍,這位緬甸王也是因為強軍,數萬漢人真的能徹底壓服緬甸嗎?”

顧忠對此表示懷疑。

甚至他不乏陰暗的猜測,把國都建在入海口,怕是能夠方便其迅速入海逃跑吧,一如臨安於南宋。

不過他也不得不承認,把國都遷到南方來,也算是孫可望的神來之筆。

如果一直在北方,數萬漢人將會淹沒在緬人之中,不得動彈,而建立新京後等於是重新建立地基,穩固了整個緬甸王朝的統治。

那些舊貴族、土司,完全失去了對緬甸王國的影響,從而讓緬王大權獨攬。

要知道孫可望這些年來除了打暹羅來提升威望外,最主要的就是剪除緬甸國內的土司和貴族勢力,進行中央集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