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那些官員們源源不斷的貪汙腐敗,鹽梟就不會斷絕,私鹽買賣也就一直無法禁止。
當然啦,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官鹽不僅難吃,而且很貴,私鹽是最佳選擇。
迂腐的高德作為判官,他不僅負責判案司法,而且來對地方具有監察職責。
所以,其發覺鹽場貓膩後就想徹查,然後上報朝廷,自然就被食鹽利的人發覺,從而投毒滅口。
“高判官是個好官啊!”
夏完淳瞭解大概後,忍不住感慨萬千。
如果是尋常的官員,一般會漠視不理,有點責任心的則會上報朝廷,等人來受理。
像高德這樣自己調查,拿到切實的證據後才準備上報,這一切都晚了。
這般,他只能書寫一番,放進密匣中給皇帝看了。
數日後,朝廷用旨到。
河間知府、滄州知縣等一大串涉及鹽場走私案,或者監察不利的官員,全部被去官,流放呂宋。
而直接出謀劃策害死高德的巡鹽御史,都轉鹽運使等官,全部抄家,去職,獲得死刑,斬立決。
其家眷流放呂宋。
上到知府,下到地方的三老,鹽丁,數以百計的人被查處,數千人口被流放,滄州為之一空。
可謂是紹武第一大案。
這在整個河北掀起了巨大波瀾。
河北巡撫也犯了監察不利之責,被迫致仕,結束了仕途。
都察院也同樣不能倖免,幾個御史被貶官,去地方混日常了。
如果在民間關注的是這件貪腐案的話,那麼在官場上,人們的關注點則在於官缺。
正官,佐貳官,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香餑餑。
尤其是鹽場,即使不走私鹽,每年的獲利頗多,對待那些準備養老的人來說是個好選擇。
夏完淳則事了拂身去,深藏身與名,離開了滄州。
對於配合的潘卓,其秀才的身份約束,只能舉薦為滄州縣通判。
臨行前,潘卓依依惜別:“夏公離去,不知何年才能再見。”
“學你的姐夫,好好做官。”
夏完淳則輕笑道:“寧願迂腐,也莫要投機取巧。”
潘卓狠狠地點頭。
而事實上,在玉泉山,朱誼汐卻看到了隱藏的細節:
走私的鹽,已經超過了百萬石,達到了一百二十九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