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限制鐵路的從來不是錢財,而是生鐵產量。
之所以用生鐵而不是熟鐵,亦或者鋼材,無外乎生鐵產量大,便宜耐用罷了。
洪武初年,鐵稅為十五稅一,全國納稅的生鐵產量達到兩千萬斤,而到了永樂年間,達到了三千萬斤。
如果算上那些隱瞞的,十倍來算,全國產量超過三億斤。
到了紹武年間,酒、鐵算作特別商稅,達到十稅一,但是生鐵的價格卻不升反絳。
無他,煤炭的大規模開採應用,導致燃料價格降低,再加上交通的便利,使得生鐵薄利多銷。
官營的鐵場更是便宜,每斤不過十文錢。
遵化鐵礦由於煤炭的應用,產量急劇擴張,高爐超過千座,工匠學徒超過萬人。
朱誼汐偶爾一瞧,其官營私營加一起,年產量突破五百萬斤。
一里鐵軌二十萬斤,玉泉山至北京的六十里地,其耗費的生鐵超過一千二百萬斤。
不用說,肯定是需要購置各地生鐵支援的。
“遵化、永平府(唐山)的煤炭、鐵礦必然不少,有多加勘採,對於鐵路來說,這點產量是遠遠不夠的。”
皇帝見其臉色凝重,聲音略微的高了些,嚇了後者一跳。
“是,微臣明白。”
張祺忙反應過來。
“另外,我聽說遼東的鐵礦也挺多的,尤其是撫順。”
朱誼汐來了興致,開口就道:“成祖諭賜‘撫綏邊疆,順導夷民’,遂成撫順,而建奴在其下赫圖阿拉妄自稱汗,也是因為其位置之重要。”
“既然民間商賈們都躊躇不前,內務府可要先進一步,做這個開路先鋒。”
遼東的重要性,在隋唐時期,因為高句麗的興起而受到廣泛重視,但中原王朝就是容易忽視。
後臺契丹人,其族名,就是鑌鐵之族的意思,就是因為遼東這個鐵礦,煤礦,如魚得水,才漸漸起來坐大。
明朝對於遼東是最為重視的,不僅遷移了數十萬軍戶,而且還設定了大量的官營冶鐵。
可惜這一切,全部為滿清作了嫁衣。
忽然,張祺反應過來,開口問道:“陛下,鐵路畢竟綿長,短則數十里,長則上百里,生鐵的價值不菲,那些泥腿子們可是有許多刁民,指不定的爸鐵路賣錢……”
“你可以把鐵路,沿著官道來建,人來人往,動作也小了些。”
朱誼汐隨口就想到:“另外,就像是驛站一樣,每隔二三十里,設一個停靠點,畜養大量的馬匹、牲口,讓人上車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