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是有遷徙民眾的意思,但卻是想要如周初那樣,建造一批暢通“明制”的國家。
“依兒子來看,秦王殿下屁股上做的是秦國的王座,所以想著秦國的利益,故而忽略了陛下的想法,朝廷的想法。”
毛權嘆道:“可以想象,種姓制度一旦攤開,就再也收不回來了,潛移默化之下,哪裡還有南海盛國的氣象?”
“誰說不是?”
毛復點頭,滿臉的嚴肅。
南海盛國,這是儒生們對於秦國的展望。
教化蠻夷,再建小大明,這是多麼崇高的理想。
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而如今立功即成,也能容許其有瑕疵?
“但是父親,秦王殿下考慮了也沒錯,若是漢人們都不在種姓中,底層民眾無從可依,貴族們惶恐不安。”
毛權嘆道:“這就像是當年的蒙元,以小族臨大族,自我圈隔,猶如浮萍一般,毫無根基可言。”
“那你有什麼法子?”
見到兒子如此的言語,毛復陷入了思考,嘴唇動了動,雖然有些跌面子,但還是忍不住問出口。
毛權昂首,激情澎湃道:“恕兒子無禮,在我看來,朝廷上下的文官們,太過於膽怯,將自己代入了蒙元、滿清之身,憂慮國之不寧。”
“秦王他知道什麼?不過16歲,就被你們給影響。”
“依兒子看,朝廷可頒佈諭旨,可明言廢黜種姓,眾生平等,四等人皆不可再存,可參加科舉為官,也可參軍。”
“那貴族們豈不是要亂來,造反?”
毛復驚了,忍不住直接站立。
“父親,造反怕什麼,鎮壓了便是。”
毛權輕笑道:“您怕是忘了,這不是在大明,而是在南海之畔,蠻夷之中的秦國。”
“五千京營,五千土著兵,整個秦國,誰敢放肆?”
毛復眯起眼睛,回過味來。
這兒子說的真沒錯,自己算是陷入了廬山中,看不到身處環境,還以為是在大明地方為官呢!
見到父親陷入思考,毛權再接再厲,下了一句猛藥:“父親,您貌似忘了,咱們秦國可不止西貢和占城,北邊的安南,日後也是秦國所轄。”
“安南也有科舉,也行漢字,那裡可沒有種姓制,沒有溼婆教。”
“難道朝廷想一直蝸居在這兩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