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九十四章淮河入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四章淮河入江 (2 / 5)

若僅僅是這一人,他倒不以為意。

但很顯然,這位兵部尚書,代表著朝廷內部很大一部分的人意。

「這般吧,日後親王就藩之耗費,就由內帑來出吧!」

「陛下聖明——」

張同敞忙拱手,迫不及待道:「內外分明,這是明君之為也。」

皇帝懶得理他,擺擺手,徑直離去。

顯然,這些文官,還是秉持著吝嗇貪婪的毛病。

罷了,回到書房,撿起了密匣來看。

只見,山東巡撫明言,要求在登州府,亦或者萊州府,開設海關,以促進商稅的發展。

雖然海關的收入是由皇帝直轄,但它具有極大的溢位效應,能夠帶動一地,甚至一省的經濟發展。

間接的賦稅,也不可小覷。

按照道理來說,看到地方熱衷與發展經濟,他這個皇帝應該欣喜才是,但朱誼汐卻從中看出了門道。

顯然,民間已經意識到海關的重要性,同時,官場上也能猜到海關稅收盈餘的恐怖。

朱誼汐感覺有些頭疼了。

瞞了那麼久,終於顯露出來了。

海關稅年年增長。

在去年,其關稅就增長至了三千萬塊,內帑為之震動。

也因此,海關總署衙門的僱員,也超過了千人,在整個大明,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甚至,為了更好的收稅,八大海關幾乎都會配一隊人馬駐守,預防有人搶劫。

這時候,山東提出來新設海關,對於朱誼汐來說,直接是撓到了癢癢處。

雖然山東物產豐富,出口不多,但蚊子腿也是肉啊,臨近朝鮮、日本,光是憑藉著天津港猶嫌不足,山東登州正合適。

這般想著,皇帝的手指不由得劃過了山東地區,隨即又指向了遼東。

某種意義來說,遼東開港的好處,也是挺大的。

遼東地廣人稀,盛產糧食和物產,無論是朝鮮還是日本,對糧食的需求倒是挺大的。

尤其是朝廷糧食富裕的情況下,儘量出口有益於農業發展。

畢竟,由於東北的氣候原因,無法種植像棉花一類的經濟作物,水稻、玉米只能是最佳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適量的出口會刺激遼東的農業開發,利大於弊。

同時,利用糧食出口,也能影響到朝鮮和日本的經濟,達成一些目的。

「金州府(大連)倒是可以為海關。」

心中定下來主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