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海淀藍靛廠。
永樂年間,這裡地窪水清,宮內派力役在此種植大片的蓼藍、山藍和菘藍草,草出後,經過一系列的製作發酵,則成暗青黑色,謂之藍靛。
如今這裡,卻成了炮兵鎮的駐地。
隆隆的炮聲響過,御駕進了大營,鎮中大小武官全副公服,在紅氈條前跪倒行三跪九叩首的君臣大禮:「臣等,恭請皇上聖安,萬歲萬歲萬萬歲」
「朕安。」因為是正式地到這裡來驗炮,皇帝穿著全套的朝服,有小太監在身後持著中節緩步跟從:「都起來吧。」
「謝陛下。」
「這裡有多大面積?」
「回陛下話,炮兵鎮南北長十里,東西寬五里。」
「不是很大啊。」皇帝回身招呼:「在這裡驗炮,可能夠施展得開嗎?」
一旁的回答他的,則是炮兵鎮總兵,陳東。
他是皇帝的親軍出身,北伐之前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護衛皇帝,之後才漸漸的放出來立功。
爵位雖然只是伯爵,但論關係遠近,甚至能比得上那些公爵。
步兵,騎兵的操練,自然有以前的規矩在那,皇帝只能查缺補漏,讓他自行運轉。
而炮兵者不一樣,完全是按照中西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
例如,請西方傳教士授課。
因為炮兵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例如軌道拋物線,仰角,數學等等。
這樣一來炮兵的培養效率極高,一兩年的功夫就能得到一名合格的炮兵,指哪打哪。
明末為了僱傭那些葡萄牙炮兵,明廷可是耗費大量功夫,不然的話,光是有紅衣火炮,但使用卻成了問題。
孔有德等三人帶著登萊火器營投靠滿清,不只有大量的鑄炮工匠,還有先進的炮兵,這才是三順王的封號由來。
如今,經過一系列整理歸納,且由於軍中的隨軍學堂掃盲緣故,識字率大增,炮兵著作——《火炮準繩》誕生了。
闡明其所以然,列有四十四圖之解說,並加數學幾何等算術,大大提高了炮兵的培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