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
李淏一驚,扭頭問道:“這不是昔日縱奴入關的山海關總兵嗎?”
“如今大明關內太平,建奴敗退,此乃中國戰勝蠻族之勢。”
金集昂首道:“還望殿下臥薪嚐膽,一舉恢復朝鮮,洗刷國恥。”
“恩,我明白了。”
李淏點點頭,面露深思。
看來朝鮮又要大規模向西學習大明的成功經驗,中興朝鮮,指日可待。
“這平壤城,到底還是不行。”
吳三桂目睹著高三丈的平壤城,一時間感慨起來,眼眸中滿是不屑。
“是啊,稜堡才是最好的防守。”
李成棟附和道,不過他嘴角卻是露出一絲笑容:
“聽說遼西走廊,那些建奴們跟發了瘋似的,不斷地修稜堡,想來那裡必然難以對付。”
“而朝鮮,只要跨過鴨綠江,就能直抵建奴的老巢,長白山。”
“李總兵倒是高見。”吳三桂笑了。
對於此人,他不由得高看了一眼。
看來高傑手下,也不盡然是廢物,賊寇也是有人才的。
李成棟則眯著眼睛看著他,對於吳三桂,他心裡並不怎麼在意。
一介叛徒,若不是賣了關寧軍,怎能會得一侯爵?
想來皇帝派我來擔任副手,必然是監督此人,到時候,哼嗯哼!
李應仁也匆忙而來,與兩人打著招呼。
雖然同樣是總兵,但人家兩個都有爵位在身,天然就矮了一頭,底氣不足起來。
實際上吳三桂與李成棟,對於李應仁也不怎麼看得上眼。
打了敗仗的將軍,再怎麼也難抬頭挺胸。
見過朝鮮王后,吳三桂、李成棟、李應仁三人,就開始會面,商議如此解決領導權問題。
一個是明軍的領導權,此時平壤城內有平逆軍和皮島軍,吳三桂與李應仁都是總兵,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平分秋色。
但實際上,無論從爵位,還是資歷亦或者戰功,李應仁完敗,只能沉默,表示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