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三十二章監察御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二章監察御史 (1 / 3)

“不及你們監察御史威風。”

鄭森羨慕道:“這次去往地方,建功立業的機會大把,你怕是要高升了。”

“你是正六品,我是正七品,再怎麼升也不及你。”黃宗羲沒好氣道。

“話說,如今公報那篇文章一出,北京震盪。”

“怎麼說?”

“公報在內閣旗下,若是藉由其渠道,明裡暗裡的利用,打壓政敵,怕是又是一場黨爭。”

黃宗羲話語中,對於內閣權力的膨脹,懷揣著極大的憂慮。

名義上內閣是文官的代表,讀書人應該都支援內閣才對。

實際上,內閣與六部一直處於對立統一狀態,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

例如,在重要的人事任命上,九卿廷推,六部就具有極大的話語權。

日常中,內閣雖然無法直接干涉六部,但透過六部給事中,可以直接監督六部內部運轉,從而讓六部屈從內閣。

最形象的對比,就是一省巡撫與布政使之爭。

權勢之爭,容不得立場偏差。

文官一直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從來沒有一致對外。

“六部敢反對內閣?”鄭森失笑道:“內閣自然有手段對付人,何必利用公報?”

“上有皇帝俯視,下有同僚監督,誰敢亂來?”

“這倒也是。”黃宗羲恍然。

一番酒肉,兩人喝得醉醺醺。

幾日後,藉著輿論壓力,朝野矚目下,皇帝令督察院組織監察御史小組,積年老吏搭配年輕御史,再有錦衣衛保護,可以說是極具戲劇性。

頗有戲曲意味。

五省監察御史浩浩蕩蕩,隊伍極其龐大,受到全京城的矚目。

但暗地裡,皇帝將尖刀,伸向了鹽課,即規模最大的淮鹽。

早在南京之時,皇帝就對淮鹽進行改革,由之前的綱鹽制,變更為票鹽制。

綱鹽制,用今天的話來解釋也就是:

選定地方銷鹽,由鹽商包乾的負責制。如果每一年額定的鹽引不能足數,則鹽課就要受到很大的影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