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倭寇,以及豐臣秀吉的妄想,都這場神風之戰隊後遺症。
這是中國天朝威望的喪失的後果。
不過,壬辰倭亂後,朝鮮之戰失利,日本國內也再度掀起了朱子儒學浪潮,對中國態度好了不少。
而在朱靜等人看來,日本的態度,並不符合其身份,其地雖然不小,但人口還沒朝鮮多,如此桀驁不馴,隔著道海峽就人五人六起來。
這種國家,就得教訓一番才知道深淺。
紹武天子登基,昭告天下,諸多藩國都來朝貢,唯獨日本只是恭賀,
鄭森則坐下,望著這位年輕的副使,嚴肅的警告道:“日本如今江戶幕府統治全國,佔了日本列島四分之一的地盤,其餘共有三百藩國合佔。”
“幕府的直轄精銳旗本超過八萬,各類援軍超過二十萬。”
“你覺得,咱們憑藉這千人步兵,以及水師的力量,能夠打服日本嗎?”
德川幕府作為日本最後一個幕府,也是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幕府,戰國遺風尚存,其實力不可小覷。
鄭家最瞭解日本的情況,對於德川幕府也多為尊敬。
在朝鮮之戰,日本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那就只能放任不成?”
來琉球一趟,看鄭森獨角戲,這讓朱靜頗有幾分嫉妒。
“不急!”
鄭森搖搖頭,輕笑道:“待平定了遼東,朝廷空出手來,區區日本自然不再話下。”
對此朱靜只能屈服。
這場東亞動盪,連綿半個月後,也終於平靜下來。
結果,琉球內附,島津家屈服,日本漠視。
對於大明來說,在平定遼東前,東方秩序良好,這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自此,太祖時期的十五個不徵之國,大小琉球都被朝廷收入囊中,設下臺灣府、琉球府。
考慮到琉球府幾萬人口,實在養不活東海水師本部,鄭芝龍不得不帶著大部分返航,只留下幾艘小船充當門面,組建琉球水師。
就如同臺灣的澎湖水師一樣,其主官為遊擊將軍或者參將,鎮守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