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世祖> 第七十八章天家之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八章天家之樂 (1 / 3)

隨著戰事的進行,北京城中的緊張氛圍也漸漸消散,又恢復到了往日的繁華。

無論在哪個時代,京城的百姓,總是最舒服的。

哪怕是岷國,清北大學錄取的學生,八成都是北京人,教育資源遠遠高於其他地方。

而在封建社會的北京,毫不誇張的說,整個大明二十來省,基本上都在供養北京。

在教育方面,大量的舉人定居北京,等待三年一屆的貢舉,這就讓地方優秀的人才為富裕人家所用。

無論是當做老師,還是投資未來,都是一個極大的機會。

而在最根本的吃食上,除非整個天下餓死,不然北京城是絕對不缺乏吃食的。

暫且不提前明時期每年400萬石的定量,就是說現在,由於海運的暢通,讓物資,尤其是糧食的轉運,更加的方便快捷。

如果說運河只是毛細血管,而海運就是大動脈,可以源源不斷的抽取南方的養分,滋養這座京城。

在通州,天津等地,修有大量的糧倉,足以保證京城三年吃食無憂。

光這一條,就讓北京的糧價一直徘徊在一塊銀圓左右,而最近隨著大量的京營出征,糧價下跌至八毫。

龐大的勳貴階級,以及公卿百官,以及富豪大商,都擁擠在這座城市,在權力的藤蔓上不斷地糾纏。

而這,又促進了商品消費的發展,薪酬待遇一直高於其餘各地。

如果說在蘇州,普通的苦力,一天最多隻能賺50個銅子,而在北京,就可以高至八十。

換句話來說,中等收入水平,一家人月收兩塊銀圓左右。

而這又倒逼著軍餉漲價。

畢竟士兵們需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即使皇帝管飯管衣,但高水平生活的追求,誰不喜歡?

也正是如此,藉著這個機會,戶希望部壓低糧價,從而降低士兵們的期望。

要知道,早在幕府時期,一名士兵月餉,只有五錢,騎兵為八錢。

到了南京,皇帝登基,就漲到了一兩白銀。

而在現在的紹武五年,普通士兵已經達到了兩塊銀圓,不過五六年的光景,就翻了四倍。

軍費的壓力太大了。

戶部一直抱怨著軍費太高,對於漲月餉之事,很不積極,這招惹了五軍都督府的不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