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場平局,豪格是無論如何都不肯接受的。
以一隅之地對抗整個中原,非勝即敗,平局就意味著失敗。
“今日一戰,我軍死傷三千餘人,火藥消耗殆盡……”
尼堪皺著眉頭,嘆息不止。
豪格聞言,憤怒道:“以火器對火器,此乃下下策,朝廷上下真是亂來。”
尼堪沉默不語,只能輕聲總結道:“此戰不好打……”
“不好打也得打。”
豪格滿臉凝重,他扭過頭,看著軍營中縷縷炊煙,為之失神:“這是亡國之戰,必須要贏。”
言罷,他趁著夜飯結束召集各牛錄額真聚集營帳,上百人浩浩蕩蕩。
“大清立國三十五年,如今竟到亡國滅種之時,我等八旗子弟,豈能不盡力?”
豪格甩開來臉,直接談起了士氣問題,用亡國滅種來的激勵士氣:
“明軍入關外後,必然設府縣而治之,推行所謂的王道教化,粗分土地語功臣。”
“若是這般,我太祖十三副鎧甲起兵,豈不是白忙活了幾十年?我等八旗子弟,豈不又是為奴為婢?”
這番話,立馬就激起了滿蒙漢三軍八旗的同仇敵愾。
對於這些八旗子弟來說,自打當兵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成了人上人,擁有大量的土地和錢財,完成了階級躍遷。
就算是漢八旗,也不例外,對於如今的場景滿意非常。
這種環境如果被打破,他們是萬分不願的。
某種意義來說,八旗制度是極為成功的。
它成功的利用利益,蒙古人、漢人、女真人,打破隔閡,從而捆綁在一起,牢牢地禁錮在這個國家之中。
這種方法,比宗教更有效,更有前途,因為利益是永恆不破的。
即使他們知道,此時的明軍已經不同以往,龐大的明朝,也不像以前那樣軟弱可欺。
但利益被侵犯,他們是寧願付出生命的代價來反抗。
當然,如果明朝願意給予更好的條件,這種利益團體絕對會屈服,但很可惜,這不可能。
曾經寄生在整個大明的腫瘤——宗室藩王,都被皇帝鎖在京城,區區的八旗,豈能再度稱為寄生蟲?
換句話來說,朱誼汐的統治根基,只有京營,以及屈服計程車大夫,絕不包含這群人。
牛錄額真們回到營帳,立馬就鸚鵡學舌,將內容大差不差地複製了一遍,結合實際地宣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