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最近災病連連,朱皇帝由己身推移到了天下,再轉移到了己身,思慮了幾天,翻來覆去的睡不著。
終於,他得出重要結論:
“這天下,不能沒有我。”
而保皇帝的核心在於,就得能好好活著。
所以,醫術的進步就顯得極其重要了,直接關乎皇帝的生死。
“我何不編撰一本醫書,如此不就可以包攬名醫,再青史流芳?”
拍了大腿,朱誼汐立馬就決定,以朝廷的名義來編撰一本醫典。
文治武功,編書可是文治最好的體現,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都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即,將一切常見疾病,以及瘟疫等病毒處方、方法,編類成冊,剔除那些猴腦人黃等巫術成份,確定真實有效的,從而徹底讓中醫正規化。
例如,用藥量化,標準化。
不再用一勺,一爪等不可量化的詞,而用確切的量詞,具體到幾兩幾錢,不會再模糊不清。
中醫講究因人而異,所以藥方會分為男女老少四種,每種又有各種型別。
甚至,跨越了重要一步:取消文言,實用白話。
再應用句讀來斷句,足以讓這本醫書大規模流傳。
朱誼汐作為後世人,深刻的明白中醫的先進,其實並不是看那些頂尖的大夫,而是全天下那普通的鄉間大夫。
畢竟頂尖大夫太少,距離普通人則太遠,無法接觸的醫術都是鏡花水月。
只要讓這群普通的鄉間大夫們看得懂,水平得到提升,哪怕是僵化的按書抓藥,也比他們那種家傳秘方來的強。
定下基調,負責人自然是太醫院,再號召天下名醫入京,提高天下醫術水平。
對外宣稱,則是為了天下百姓而編書,取其精華,去除糟粕。
“就名為《紹武醫書》”
皇帝對著太醫院吩咐道:“太醫院之下設編撰處,號召天下名醫赴京編書。”
跨步,他又來到了內閣,兩片嘴唇一張一合,就讓內閣上下雞飛狗跳:
“著令,各省增設災荒疫事巡察處,各省巡按御史兼任其職,而巡撫則總擔其責,統籌應急救荒之事。”
“一應事生,巡撫可便宜行事,調配一切物資,救濟災民,而不是等到請示朝廷之後再行事,到時候黃花菜都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