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省試,對於舉人秀才們來說可謂是三伏天吃上一口綠豆冰沙,渾身上下舒坦極了。
于成龍回到廟中,等待著訊息。
正所謂窮秀才、富舉人,由於參考省試的多是秀才,甚至許多是童生,會試那種考後吃喝玩樂的舉措近乎沒有。
盧卓、金文二人在等待的時間中,倒是經常來遊耍,交流著明年考鄉試的籌備。
沒錯,明年是鄉試年。
對於秀才們來說,省試除了知縣,其餘的官根本就不作他想。
在士林中,舉人和秀才的地位天差地別。
“盧兄,金兄,今時畢竟不同於國朝初年,舉人也不過授教諭、教授等學官,縣六房、通判等,也不亞於其官啊!”
于成龍比較務實,他想要當官,但哪怕是六房書吏,也總好過普通的舉人。
“再說,國朝文事,一向是北弱南強,山西又亂了太久,怕是很難應付直隸、陝西……”
山西民貧地瘠,文風甚至不及陝西,人人好為經商,與徽商一般無二。
想當初,山西是“民多儉質而力農,士尚氣節而務學”;中後期,則民風是“奢靡其習染也……商賈之家亦雕龍繡拱,玉勒金鞍”。
“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貿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讀書應試”。
想到這,三人沉默了。
中舉不如賺大錢,這在大明也只有山西才有的奇觀,而且那些商賈們培養讀書人,更多是為了避稅免稅。
“舉人不如省試,但咱們又很難中會試,這省試也不知能來幾遭,今朝放棄,以後悔改則晚了。”
于成龍目光誠懇,勸說道。
“你說的有道理!”盧卓沉默一會兒,抬眼道:“如果是通判等佐貳官,我還是先應下吧!”
八月十五這天,中秋節之日,府衙前的公示牆人山人海,極其熱鬧。
許多人爭相向前,就想著獲得省試的結果。
與院試、鄉試,乃至於殿試不同,那些只是獲得當官資格,真正的名爵之位,還得靠吏部來安排。
而如今,省試直接授官,這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可謂是開天闢地的第一回。
所以中秋節這天,不僅巡撫、學政不安生,就連京城也派遣吏部員外郎,親自來監督公平。
“來活了——”
黃紙剛出來,就有許多人在前排等著,瞄準了前頭的位置,就是一通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