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權責分明而無推諉扯皮,內閣井然有序而無專權,大明有如此聖羅,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張慎言、閻崇信眼眸中露出不可置信,隨即立馬拱手拜下,同樣誇讚附和。
朱誼汐被拍馬屁,心裡倒是舒服了許多,擺手道:“除了內閣外,六部、都察院,也需要整飭一番。”
這下,趙舒那平靜的面容也有些不淡定了,他拱手道:“陛下,這怕是太過於激進,百官一時間無法適應……”
“六部涉及朝廷運轉,陛下三思啊!”
張慎言、閻崇信也不得不拱手勸說道。
無怪乎他們如此緊張,實在是自三省六部制運轉一千多年,已然成型,所有人都熟悉了,貿然改變容易出事。
而六部,又不等同於內閣,做個形象的比喻,那六部就是國企正式工,而內閣是合同工,所以內閣隨便被皇帝揉捏也無妨。
因為內閣不再朝廷的序列中,沒有真切的編制。
“勿憂,某心胸以有規劃,你們不妨聽一聽。”
皇帝胸有成竹,全盤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原來,在深入的瞭解內閣權力之後,朱誼汐又去往六部,瞭解其權力構成。
誰知,他大吃一驚。
原本在他以為,此時的六部,與後世中央各部等同,誰知,卻大為不同。
因為六部看上去龐大,卻屬於中空建築。
換句話來說,就是官少吏多,幹事的多是吏員。
比如吏部,其是六部之首,長官為吏部尚書(一稱大宰,冢宰),副手稱侍郎。
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
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
比如,吏部尚書是正二品,侍郎是正三品,郎中是正五品,員外郎是從五品,主事是正六品。
滿打滿算,不超過二十人,其餘的都是胥吏,即筆帖式、文書等。
而且,像是郎中、侍郎之間,一個三品,一個五品,相隔兩品四階,相當於從廳級直接躍升部級。
按照常理來說,他們基本上升遷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