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市舶司,就不得不提到隆慶開關。
明朝的海貿,尤其是朝貢貿易,在永樂時期達到頂點。
明成祖甚至任命晉江籍僑領許柴佬總督呂宋國事,不過自朱棣去世後,朝貢貿易的萎縮,以及海禁令逐漸廢弛,民間貿易興起。
於是,嘉靖年間的倭寇,就盛行於世。
當然,倭寇是九假一真,大部分都是民間的走私販。
在穆宗,也就是神宗的父親時期,對於倭寇進行釜底抽薪,決意開關,允許民間貿易往來。
但是,地點卻僅在漳州的月港。
即使這個小小的視窗,別讓大明最後的幾十年,賺取了世界上億兩的白銀。
如此一來,限制就多了。
比如,沿海所有對外貿易的商船,都必須到月港辦理繁瑣的手續,並從這裡裝貨出港、入港驗貨。
所有船隻都必須申領“船由”(船籍證書)、“商引”(也叫“文引”,營業執照),才能出海。
發展到後來,甚至對出海船隻的建造和運營實行總量控制,“東西二洋各限船四十四隻”,嚴禁彼此間越境販貿,出海後逾期未歸者,即使證件齊全,“仍坐以通倭罪”。
所以,偷稅漏稅盛行,小商販們只能看,不能吃。
而如果浦口開關,市舶司設立,立馬就能讓江南貨物進行直銷。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賺大發了。
“陛下,您有意開浦口關?”
閻崇信嚥了口唾沫,不可置信。
“怎麼不行?”
朱誼汐冷笑道:“因為月港之故,鄭芝龍大起,橫行於海上,可謂是海中之王,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今日,以浦口港為出口,將整個江南的絲綢瓷器等,都銷往海外,而不必千里迢迢去往月港。”
“這樣的地位,誰不動心?”
閻崇信大喜道:“如果浦口開關,那對於江南,對於朝廷來說,可謂是一件大好事,一舉兩得。”
關稅,坐稅,光想一想,就足以讓人心動。
“市舶司只是個引子。”
皇帝倒是很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