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番訴苦後,朱誼汐也懶得理會這等小國的生存之道,只是最後言語一句:
“先帝已逝,大明新立,也該換成紹武了。”
“外臣自當省的。”
男人達成了目的,恭敬地離去。
一路上謹小慎微,小心地挪步到達禮部。
回到自己的宅院,幾人才鬆了口氣。
領頭一人,一張方正臉,鬍鬚修長,丹鳳眼,高鼻樑,算是正兒八經的官臉。
“參判——”
院中幾人,忙拱手彎腰,尊敬有加。
自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後,一直秉承的事大原則,無論是禮制,還是服飾,都與大明同而有異。
比如,朝鮮王只能著親王袍,王府的規制也只能是王爵水平,尊稱為殿下,主上,太子為世子等等。
像是六部,在朝鮮就是六曹,尚書為判書,他們口中的參判,則相當於左侍郎,為禮部的二把手。
“出門在外,就勿要太多禮。”
王永貞捋了捋鬍鬚,問道:“你們這些時日提前在南京閒逛,可曾有所收穫?”
“回稟參判,屬下這幾日遊走於街市,南京不愧是留都,物華天寶,應有盡有,糧布等較為平價,顯然戰爭已經遠離了江南。”
一人拱手道。
“屬下也派人打聽,紹武皇帝戰功赫赫,整個南方大抵平靜,想來一個南北朝也是可以的。”
“猶未可知啊!”
王永貞嘆了口氣,皺眉道:“建奴勢大,軍隊蠻橫,南京城破還在去年,就連弘光皇帝都被擄掠去,這南京還能安全嗎?”
雖然大明再造朝鮮,但是為了儲存家國社稷,朝鮮表面上依舊是滿清的忠誠屬國,絕不敢有背叛。
肉體上的屈從,精神上的反叛,這讓朝鮮格外的糾結。
所以,即使是弘光皇帝,他們也畏畏縮縮,不敢承認。
“參判,建奴勢大,還是得謹慎啊!”
“大明乃禮儀之邦,咱們豈能順從蠻夷,而拒絕天朝?”
一瞬間,兩個大漢開始爭吵起來。
王永貞有些頭疼。
自從歸順大清以來,受制於滿清的武力威脅,朝鮮國內形成了兩股勢力。
一種是規模龐大的事明派,一種是講究現實的事清派。
“罷了!”
王永貞搖了搖頭,說道:“這種大事,還是交給殿下思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