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颯颯孟津頭,立馬沙邊看水流。見說武王東渡日,戎衣曾此叱陽侯。”
作為黃河中最重要渡口,孟津渡可謂是赫赫有名。
除了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周武王八百諸侯在此會盟外,孟津實際上在黃河上的名聲,也是極為廣泛的。
無他,孟津渡乃是黃河從高山險阻轉向平原緩行的關鍵位置,水流緩而水道窄,乃是渡河的最佳位置。
鼎鼎有名的小浪底水庫,就處於這個附近,乃是黃河最後一個峽谷。
歷史上黃河數次改流,無不以孟津為頂點。
如果把黃河比作一條巨龍,那小浪底就是它的腰眼。
對於此地,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王爺,昔日王保保兵敗,僅以浮木過河,咱們也行!”
一旁,包衣奴才出身的漢人親衛,不由得說道,滿臉的躍躍欲試。
明初,元朝最後一任名將,被朱元璋愛稱為奇男子的王保保,被徐大埋伏,十萬大軍頃刻潰敗,不得不逼到了黃河。
於是,王保保抱著浮木,硬生生的飄過了黃河,讓徐達嘆息,朱元璋落淚。
這可是黃河上游,水流湍急,可謂是當世奇蹟。
於是,繼“腿中兩箭,驢車在手,契丹鐵騎追不上我的趙光義”後,“浮木渡河,徐達能耐我何的王保保”,也青史留名。
歷史往往比現實更狗血。
“什麼屁話!”聞言,多鐸恨不得將其一腳踢下河:“人家當時河裡哪有船?”
“再者說,河中都是碎冰,人下去,半刻鐘不到就凍僵硬了。”
“王爺,不如咱們拆些房屋,做成木筏,入了黃河,奪上一艘船,豈不是希望大增?”
這時,一旁的將領努山,大膽說道:“滿州兒郎,沒有怕死的。”
“不行!”
多鐸忍不住想了想,隨口道:“來不及了,雖然咱們腳程快了些,但明軍不會給咱們機會。”
說著,他望向東邊,如果不是有這些破冰船的話,東邊應該安然渡河吧!
不曾想,竟然讓耿仲明、孔有德佔了便宜。
福禍難定啊!
想到這,多鐸熱血上湧:“長生天庇佑,我多鐸征戰十餘年,豈能敗亡於此?”
既然黃河渡不過去,那隻能有兩條路:要麼東走,要麼西走。
按照道理來說,東走應該為上策。
但前頭是孔有德、耿仲明二人,後面還有追兵,河南赤地千里,補給很難,到時候圍追堵截,可就大發了。
“西進!”
多鐸冷聲道:“數百里外,就是垣曲,那裡河道也窄,想必應該也有船,咱們從那裡渡河去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