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許久未有出聲的宋璟和賀之章,或許是看到了太子李瑛的冷落與尷尬,倆人竟不約而同的朝著李隆基諫言道“聖人,太子殿下今日原本是老臣二人相邀前來商議封禪泰山各項事宜的,不如您也趁此機會一同考教一二吧?”
李隆基心領神會,當即便抬手示意李瑛近身說話。“瑛兒,賀老,宋相做為你的啟蒙恩師,可是向來對你讚譽有加啊,那這和親之策的深意不如就由你先講上一講吧,你性子穩健斷然不會像這逆子一般咋咋乎乎,也好讓張卿舒緩一下心氣!”
“喏,那孩兒便先拋荒引玉的說點自己的大致見解把,若有不當之處還忘父皇幾位大人不吝指正!”
李瑛開口後,李瑁就像是得到了大赦一般,急忙跑到武惠妃的身旁盤腿依偎著連連喝起茶水來,但令李瑁沒想到的是一向溫柔可親的武媽媽此刻卻一反常態的揪起他得耳朵便不肯撒手了。
“不長記性的傢伙,都沒聽見你父皇剛剛的訓斥話嗎?太子殿下現在要開講,還不好好的學著點,爛泥扶不上牆的東西……”“啊……啊……阿孃疼疼……快鬆手呀,孩兒聽著呢?”
“愛妃,你這是又生的哪門子氣,朕……朕沒那個意思啊!快些鬆手吧!”“喏,妾身還不是想著替三郎您管教一下瑁兒嗎?省的您這看不上眼,那也看不上眼的!要不是幾位大人今個兒誇我瑁兒聰慧,妾身還當真以為瑁兒是個只懂胡鬧的憨痴兒啦……”
“誒呀……你……你……朕以後不順口說帽兒就是了……”李隆基說著又是慌忙抓住武惠妃的那雙小手連連輕聲撫慰起來。
而李瑛站在那裡,小臉青一陣紅一陣的,一時之間是開口不是,不開口也不是,最後要不是張說的刻意提醒,恐怕他真會這樣一直呆愣下去。
“父皇,孩兒以為和親之策主要的目的便是調停兩家戰事,使得國內百姓可以短暫快速的修養生息,繼而提升國力充盈國庫,此法雖說有失大國體面,但多方面利益權橫之下卻也是代價最小,成效最佳的方法之一,另外此策,並非我大唐獨有,早在漢朝時期,文景二帝為了不讓戰事頻發,百姓有喘息之機,就曾多次與匈奴單于和親,因先有了二帝的蟄伏修養,所以到了武帝后,才會有漢軍橫掃漠北直搗黃龍的千秋功業……”
“不錯,太子殿下所言正是老臣心中所想,大唐和吐蕃百年來雖說征戰不斷,但中間和親之策行使之時,卻正是我大唐國力不斷增長的主要時期,如此看來,綏晉之策此時仍不是丟棄的最佳時機!”
張說老頭在喝完幾盞熱茶後,大概恢復了不少體力,於是當李瑛講到漢武帝這一茬時,他便毫不吝惜的發表起了自己的褒獎之詞,而他誇獎完後,另外倆老頭也是很迫不及待的點頭贊同。
反倒是李瑛最渴望得到讚揚的李隆基,此刻卻一言不發的盯著李瑁看,眼神中更是充滿了些許玩味之色,似乎在用這種特別的方式來等待著看李瑁的笑話。
“父皇,您幹嗎這樣一直盯住孩兒看啊!怪慎人的,太子哥哥他講的非常好,和親之策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最少的代價辦最大的事情……”
“哦?你小子原來也有低頭服輸的時候,朕還以為你會有另一番高見呢?哈哈……”
“瑁弟,你過獎了,其實哥哥剛才聽你言外之意似乎另有不同的看法,今日我等齊聚一堂本就閒談國事,沒有了朝會時的諸多規矩,你大可直抒胸臆,一吐為快,更不用擔心哥哥我責怪與你的!”
“瑛兒,你這話講的對,做為太子,兄長,便應有這般氣度容人之量,帽兒你這會如此忸怩,怕不是理屈詞窮了罷了,剛剛你可還是氣勢沖天的要把吐蕃除之而後快啊……哈哈……”
李隆基這麼一頓大笑後,連帶著宋璟,賀之章等人也都面露笑意的搖晃起腦袋來,但是這樣一來,坐在一旁的武媽媽就又有點神色難看了,以至於看向太子李瑛的眼睛都變得凌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