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堆泥巴壘起的灶臺,中間一口大鐵鍋,後面左右兩邊各放了一個陶罐。灶臺右手邊一個半人高的石臺,上面孤零零的放著一小罐鹽,角落裡面放著一個半人高的陶缸,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根據趙淺的記憶,聖王朝對鐵器的把控很嚴格,一戶人家只能購買一個鐵鍋,帶鐵的農具一家也只允許買一樣,而且價格非常昂貴。如果用壞了必須帶上舊的才能買到新的,舊的鐵器折價會被回收。
以趙淺分析,當權者如此做的原因,不就是怕有人圖謀不軌嗎?你想啊,打仗最重要的,一是糧草,二便是兵器了!沒有兵器,以血肉之軀去拼命,只要不是活不下去了,一般人都不會幹這蠢事。趙淺邊燒著火邊發呆,惹得王梅頻頻看向她。這丫頭,怎麼越來越呆了呢!
吃完早飯,王梅保證了不上山之後,便揹著揹簍出去尋野菜去了。趙禾帶著趙良出門找小朋友玩去了,唉,自從趙木把腿摔斷,從村裡借的糧食基本要見底了!家家都不富裕,能從嘴邊省出點糧食借出也算是仁善。所以也不好意思,再去找村民們借了,所幸現在正是野菜氾濫的時候,走遠一點應該也能採到,可是野菜吃沒了,又怎麼辦呢?
雖然身體嚴重的營養不良,但還是恢復得快,不得不感嘆一句古人的恢復能力。
一晃眼七天便過去了!這天趙淺的頭上已經沒有用布纏繞傷口了!用了幾天的藥,感覺已經大好。今天終於可以出門,到處去看看了。王梅一早便揹著揹簍不知去哪兒了,趙禾帶著趙良也不知跑哪兒去了!屋裡只剩下趙淺和趙木兩個人在家,趙淺決定了要出去,就去和趙木打了聲招呼,便出了門。
剛出門不遠,就看見一年輕婦人抱著一個兩三個月的嬰兒,腦中想了想,這是她家不遠的一戶人家,夫家姓趙,跟她家祖上有些淵源。這個年輕婦人姓李,名如蘭,進門三年,終於在今年誕下一子,以前因為沒有孩子,受了不少風言風語,可以稱得上深居簡出,除了幹活,基本都不出現在人前,夫家對她也是越來越冷淡,這下終於挺直了腰桿,出現在了大眾的面前。
正想著,李如蘭便打起了招呼“小淺,你的傷怎麼樣了?”
好多了,謝謝李姐姐關心,趙淺邊說邊逗著小嬰兒。這小傢伙,可真可愛,白白嫩嫩的,李姐姐帶得真好!
呵呵,原來不知,小淺嘴巴這麼甜呢!以後小淺當了孃親就知道了,李如蘭笑著打趣道。
趙淺低頭作害羞狀,我去找孃親去了,不和李姐姐說了,說完便快速的跑了!
跑出一段距離,慢慢的坐在了一邊的田埂上休息,好險,剛才生怕露了餡,所以才飛快的跑了。
看著腳邊一片的稻田,秧苗已經長了一寸多長,綠油油的一片,好看極了!
這裡的種植方法,就是把稻穀撒在田裡,讓其自由生長,也不施肥啥的,秧苗參差不齊,有的地方太密集,有的地方太稀疏。不像後世要麼人力移栽秧苗,要麼機器移栽,保持間距和質量,所以這也是聖王朝產量為何如此低的主要原因。
沿著田埂往前走,看見不少揹著揹簍到處找尋野菜的婦人。看見趙淺,都先關心了一下她的身體,接著說了一些老天保佑,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之類的,趙淺感嘆著這些村民的質樸。在她的記憶中,基本沒有村民是雞鳴狗盜之類的,只是偶爾有些村民比較嘴碎,不過也不是大惡之人。
小趙村的人家,只有良田稍多的人家,一年的餘糧勉強可以吃個溫飽,因為良田多代表著人口也多,可是也僅僅是剛好而已!
小時候聽過爹爹說過一些以前的事情,十幾年前,聖王朝發生過一次動盪。
三子爭王,當然最後活下來的只有一位王,許多百姓為了避戰火之苦,紛紛遷移。這就是一盤賭注,所幸小趙村的人,歪打正著,遷到了當時還是王子的三王子地盤,可是最後活下來的人,也只有一半,趙淺的爺奶和大伯一家在途中就陸續死了!爹爹趙木本來也快餓死時,是同族的一位族伯分了點吃的,才活了下來。孃親就是那個時候加入的隊伍,家人全沒了,只剩她一個孤苦無依的弱女子,少男少女,那個時候便互生了憐惜之情。
安頓下來後,爹爹趙木便和孃親王梅簡單的成了親,和獨自一人的族伯住在了一起,為了感恩族伯的活命之恩,承諾給族伯養老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