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追夢與碰壁> (十三) 教育改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十三) 教育改革

龍星的小說中體現了教育中的許多現象和對一些問題的自己的獨特的觀點,主要體現如下:

關於教育公平的改革

教育的公平和分配的公平一樣:它只有相對公平,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對於學校、老師或者學生而言,他們都會因為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家庭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影響。一所在發達的城市裡的學校和一所在偏遠的農村的學校無法相提並論。辦學條件不一樣,師資力量不一樣、生源也不一樣、學校周圍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不一樣。那些在城裡的好學校受到社會的好評,得到各個方面的資助。它的辦學條件會越來越好,優秀的教師就會像鳳凰嚮往梧桐一樣被吸引,優秀的學生就會特別嚮往這樣的學校。這樣的學校就會與越來越紅火。相反,那些鄉村學校因為偏遠,很少得到各種社會資源的的資助,而且鄉鎮政府也沒有更過的力量來幫助學校改善辦學條件,這就是鄉鎮學校越來越落後的原因。對於受教育的孩子而言,教育公平問題更加突出。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孩子,在家裡就接受了很好的家教。這樣的孩子自然很容易進入那些名校,接受更好的學校教育。包括更好的老師、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除了這些,這些孩子還會在課餘接受各種校外培訓,讓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出眾。龍星記得自己剛剛到小鎮上讀初級中學的時候,小鎮上的孩子都會唱歌。他們在上課之前都會唱一首非常好聽的歌,而像龍星一樣來自農村小學的孩子就像啞巴一樣。因為小鎮的小學有音樂教師,而農村小學是沒有的。然而那個時候的農村的孩子的成績普遍比城鎮的孩子的要好。因為當時還存在城鄉巨大的差別。農村的孩子為了脫離農村,實現進城“跳農門”的目的,他們的學習是非常刻苦的。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已經沒有那麼大了。城市裡的家長也因為孩子就業困難而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他們會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環境而選擇名校,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請家教。因此,城裡的培訓機構越來越多。這樣,城裡的孩子的成績明顯要好於農村的。後來又貫徹所謂的素質教育,實行許多加分的專案。城市的教育就比農村的有更多的優勢了。龍星認為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必須取消高考加分的所有專案,最好實行裸考。教育培訓就夠必須全部取消。

關於教育制度的改革

為了實現教育公平,必須對教育制度實行改革。龍星認為各個學校應該儘可能實行公共資源均等化;師資也應該得到公正公平的考核和在不同學校輪崗。

關於傑出人才的培養

龍星認為中國高校行政化的現象非常嚴重,這很不利於培養傑出的人才。他當年讀研究生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問題。由於龍星的小說中揭示了研究生在研究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抄襲,而導師囿於自己的知識和研究能力不能夠辨別哪些是創新的成果,哪些是拾人牙慧的抄襲之作,也沒有很權威的很專業的人進行甄別。其嚴重的後果就是真正的人才難以出頭,那些渾水摸魚的偽專家橫行。人們之所以不相信專家,稱之為磚家,就是指這類不學無術的所謂專家。而那些真正的專家很多沒有獲得應該有榮譽,比如袁隆平的發明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人和世界人民吃飯的問題,也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是他獲得科學院的院士的頭銜卻非常困難。有記者在採訪龍星的時候問為什麼中國很難出現世界大師級的人物。龍星說只有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一,改變大學研究行政化的領導,實行專業導師組領導學校科研工作。用內行領導內行,而不是外行領導內行。二,對科研成果進行嚴格的專業審查,嚴厲打擊剽竊行為。三,鼓勵創新,實行學術自由。

龍星發表小說《茁壯成長》就是在探索科學的教學方法,用真正的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人才,反對那種照搬外國的教育理論,僅僅從抽象的學生出發不切實際的教學方法。龍星認為很多在中國流行一時的教學理論或理念都是從中等或以上的稟賦的學生的特點而提出的。這些理論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比如“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這句話流行一時,其實是錯誤的。它是教育萬能的觀點。學校教育僅僅是對學生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有些學生因為素質底下,老師怎麼教也教不好,他們就像茅缸裡的石頭,又臭又硬;相反有一些天才,也不是平庸的老師教得好的。學校應該嘗試各種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實驗,並堅持那些科學的方法和理論。學校也應該有對上等、中等和下等稟賦的學生的不同的教育教學措施,以體現因材施教。隨著社會的進步,龍星很欣慰地看到我國教育在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進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