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追夢與碰壁> 六十七 初中同學會 (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十七 初中同學會 (三)

第二天的行程是到瞿家灣參觀並遊覽洪湖。早晨八點,黃武叫來兩輛大客車,還有六十八位同學去旅遊。其他同學因為經常去,就留在賓館休息或打牌,等遊湖的同學回來。龍星仔細觀察,去旅遊的基本上是在外地工作。

參觀瞿家灣革命遺址

瞿家灣的老街是一條一字型的街道,長度大約有一公里,寬度大約十米。介面上仍然鋪著以前的青石板以儲存歷史文物的原樣。兩邊的房子樣式也基本保留了原來的樣子。由於房子的建築材料有許多是木頭和以前的青磚,現在看起來有些破舊單位感覺。這些街道中有許多蘇維埃政權的機構,其中有軍事機構辦公地點以及賀龍、段德昌的住址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當聽到導遊講解到段德昌是被夏曦指示的人殺害的時候,龍星深深為此感到震驚。看到更多當時蘇區的有影響的領導人被自己人殺害的時候,龍星感覺到那些滿懷理想的年輕人參加革命是多麼不容易。他們既要對抗國民黨反動派,又要面對自己的人的殘酷的鬥爭。這塊紅色的根據地只堅持了兩年多。許多年輕的革命者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殺害。有的被大卸八塊,有的被用蒸籠蒸死。想到反動派的兇殘和愚昧,大家感到無比的憤怒。可是,即使反動派用盡殘酷的手段恐嚇老百姓,也沒有阻止革命最後取得勝利!洪湖革命根據地首創在湖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實踐。它為後來的微山湖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提供了經驗和教訓。雖然大家早就聽說過《洪湖赤衛隊》的故事,也看過相應的電影,但是,接觸到這些真是的歷史事實,還是讓人很震撼的。有些同學就開始講授一些是是而非的故事。比如,賀龍的部隊與後來的紅四方面軍的關係。龍星是研究過中國共產黨史的研究生,自然對這些革命歷史非常熟悉。他就詳細的介紹了從南昌起義到紅軍長征的革命歷程和哥哥根據地的關係。為了引起大家的興趣,龍星在講解中加入了許多有趣的故事。聽他講授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其它的旅遊團隊的一些成員也圍了過來。。有兩位老遊客還特別詢問了劉闖和韓英的原型問題,龍星就耐心的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由於講解太生動,大家熱烈鼓掌。一些遊客要求與龍星合影。

龍星帶領大家來到洪湖赤衛隊拍攝基地,有的同學覺得有些累,參觀完革命根據地遺址,就到附近的賓館休息去了。另外的同學們就成乘船抵達湖心島。首先接觸到的是洪湖赤衛隊的拍攝基地。大家坐在觀摩赤衛隊戰鬥的模擬場景。扮演赤衛隊的演員用格局的形式,表現了接到白匪軍將要來犯的情報。他們經過一番討論,佈置了伏擊地點。過了一會兒,白匪軍乘船進入伏擊地點。有的在東張西望,有的伏在甲板上並支好了機槍。一個軍官摸樣的演員一邊抽菸,一邊咿咿呀呀地唱歌。而惡霸地主彭霸天就在一旁點頭哈腰。突然,游擊隊員開槍射擊,現場的槍炮聲非常逼真,而且炸彈還激起一些浪花。白匪軍亂作一團,有的跳到水裡,被赤衛隊俘虜;有的跪在甲板上繳槍投降;有的跑到了岸上,甚至衝到了觀眾席裡面。一些赤衛隊也衝到觀眾席,問彭霸天跑到哪裡了?觀眾就呼應。最後,赤衛隊活捉了彭霸天。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情景劇到此結束。觀眾開始離席,另外一批遊客將要來觀看同樣的演出。龍星饒有興趣地問導遊:“這些演員是否為專業的演員。”導遊說:“他們之中有一些專業的演員,其他的演員都是附近的居民。他們也經過了一些培訓。如果都用專業演員的話,成本很高。而且也沒有那麼多專業演員每天在這裡表演相同的劇情。”龍星點點頭,表示導遊說的很有道理。經濟和文化是相互影響,星湖交融的。這也是文化事業發展應該注意的問題。他自然然就想到高文學創作的人也應該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也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文藝工作者絕對不能夠閉門造車,脫離社會實踐。

導遊帶領大家大家繼續往前走,來到一個觀眾可以自由划船的景點。湖水裡有一些小的木船,可以划槳,也可以撐竹篙。一些同學就駕駛木船到荷花中間開始採摘菱角或者蓮蓬龍星看到他們穿梭在荷花和荷葉之間,不時的站起來摘蓮蓬,或俯下身子抓菱角藤蔓採摘菱角。另外的一些同學參加了駕駛小船的比賽每隻小船可以裝載五個人。其中的一個人撐竹篙,其它的四個人划槳。六隻小船坐滿隊員排成一列。訊號槍響起後,競賽就開始了。有的同學非常熟練,特別是撐竹篙的人很重要。他既能夠掌控小川的方向,又能夠增加小船向前行駛的巨大力量。他們的小船就快速前進。有的卻比較生疏。他們的組員不能夠用勁,又不能夠很好地協調。特別是他們中的撐竹篙的人根本沒有辦法控制小船的的前進方向。當這些同學從領先轉為落後的時候,他們就用船槳將水擊打到其他船上的的會員。那些受到攻擊的船隻自然開始反擊。一場激烈的稅戰就此爆發。引得周圍的人哈哈大笑。比賽的的贏輸並不重要,追求刺激快樂才是更重要的事情。畢竟大家都已經年過半百了,經歷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好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充分放鬆心情,回到了少兒時代無憂無慮的模樣。龍星看著這些同學們天真的表演,聽到他們歡樂的笑聲,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可是,直到現在自己還沒有什麼大的建樹,心中很是遺憾。他暗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減少無效社交,集中力量完成自己的文學夢。

另外一些同學去參觀《洪湖赤衛隊》拍攝基地的另外一個景點,彭家墩,包括關押韓英的牢房。彭家墩的建築基本上是徽派建築風格。而關押韓英的牢房自然勾起了大家對革命英烈的懷念之情。雖然是拍攝電影的景點,但是對那段歷史,很多的遊客還是有深刻的記憶的。尤其是韓英在就義前對自己的母親的那一段唱詞。她既回憶了自己的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自己,還要受惡霸地主的欺負,又表達了對革命勝利的嚮往。龍星覺得這段歌曲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它擊中了人們對自己的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以及為了追求夢想卻遭遇“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人類總有一些相似的經歷,從而形成了相似的三觀。其中的情感最能夠感染觀眾。龍星覺得自己的文學創作今後也應該揭示這些具有共同心理特點的情感。

龍星到這個地方遊玩過多次,他沒有在這個景點過多停留,就帶著一部分同學來到直通湖心的的棧橋上。這個棧橋很長,一直延伸到了湖心。其中有些路段是玻璃棧道。隨著棧橋的延伸,龍星眼前是無邊無際的荷葉一直鋪到了天際。而棧橋附近的水面則是龐大的魚群一波接著一波遊過自己的腳下。天空中的鳥兒一會兒聚集,一會兒分散,它們無憂無慮的在空中展現不同的姿態。當龍星帶著大家來到一棵大樹並有一座小的廟宇的時候,他們走到樹前,才知道這裡有一個關於情人的美麗傳說。龍星就對老八說:“我們是同桌,算是有緣分的。而且我又暗戀你很久,導致和你的妹妹造成的誤會。雖然我們有緣無分,但是我希望能夠借這個寶貴的機會擁抱你。”老八非常自然的走到龍星的旁邊,和他擁抱。龍星一時衝動要親吻她。她掙扎著避免了龍星想要的結果。龍星雖然有些遺憾,但是他早就不是以前非常在意男女之間情感交流成敗的人了。他有時候就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演員,她需要表演一些角色讓另外一個正在旁觀的自己觀摩,以便更好地瞭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希望有更多的這樣的表演,為自己的創作提供更多更真實的素材。

遊覽完各個景點,大家就到集市上準備購買土特產帶回家。郭軍為每一位同學購買了一塑膠袋蓮蓬和一竹籃菱角。有特別需要的可以自行購買。很多人又購買了洪湖的鹹鴨蛋、鹹魚、醬板鴨等。龍星特別和量外的一些同學找到一家賣曬乾的泥鰍和刺泥鰍的店子。他們覺得這些產品口味獨特,平常不容易買到。每一個人都是滿載而歸,喜氣洋洋。郭軍說:“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高興過!”龍星說:“是的。為別人奉獻是快樂的,尤其是實現財富自由之後這樣做!”

當大家乘車回到市區的賓館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大家一起吃飯,然後是告別。落山的同學都乘坐大巴一起離開。市區的一部分同學各自駕駛自己的汽車回家。剩下的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和本次活動的策劃者。其中龍星是主要策劃者。這些人決定在賓館繼續停留一天,以便更好交流感情。剩下的十個人,在次日的參會上彼此交流了聯絡方式。他們同時決定今後的每年的大年初二都要相會。然後,他們彼此交流了自己的朋友圈。最後,他們彼此交流了目前需要大家幫助的有意義的事情。龍星就說:“我決定寫三部小說。第一部,反映年輕人的夢想以及實現的條件。第二部,要探索培養一個優秀人才的科學方法和科學程式。第三部,反映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和未來可能的發展路線圖。”其他同學聽了,非常有興趣,希望龍星將自己的稿件給大家看看。郭軍甚至當面表態願意幫助龍星出版小說。龍星說:“如果僅僅是出版,我自己就可以自費出版。我希望能夠在全國有影響。”張源說:“我建議龍星同學把已經寫好的小說稿影印十份。讓我們看後,商量一個資助計劃,爭取透過正當途徑出版,並且能夠造成比較大的社會影響。”大家都表示同意。龍星就在大家分手後,自己將自己的第一部小說稿再次修改編輯,然後列印了十份,寄給了這些同學。

大家觀賞洪湖的自然風光,有領略湖心島的風土人情。大家最終確定了下一次聚會的日期和地點後,都準備離開賓館回家。龍星叫老八做自己的汽車,親自送她回家。老八愉快地同意了。龍星示意她坐到副駕駛坐上。等到她坐定,龍星對老八說:“你是我初中三年級的同桌,也是我暗戀的女人。我和你以及你的妹妹也發生過一些故事,我還將這些故事寫成了小說呢。”她說:“真的!我想看看。”龍星說:“我發給你看看吧。”說著,他就將這篇小說發給了她。

龍星為什麼會躍升社會階層(小時候在家裡看到大同學們上課、黃局長住龍星家、龍星有優越的智力、幾個班主任的幫助,如彭澤金、李錦繡、周文惠)

龍星在查詢他們的的經歷後,發現這些同學的經歷個個精彩絕倫。看來,他們之所以能夠出人頭地,絕對不是偶然。反觀自己,龍星覺得自己的經歷也是很曲折的,但是卻沒有得到一官半職,也沒有很豐厚的財富,心中感到遺憾。龍星領悟了一個人的成就大小取決於的各種因素。從表面上看,一個人的成就的大小取決於他的努力的多少。但是,決定一個人的成就的大小的決定性因素卻是以下幾個核心條件:第一,背景和出身。第二,思維方式。第三,目標和格局。第四,視野和閱歷。第五,人脈的積累。可惜,自己明白的有些晚了。每個不同的時代,真正明白這些道理的又有多少人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