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菜陳年之前沒有做過,只是大概的聽說過做法。
而且這道菜就算現在在四川做的也不多,也就是一些食品廠裡會做成預包裝食品,賣給一些外地來的遊客。
如果真想要吃到正宗的,那估計還得去達州那邊。
但對於陳年來說,他要的就是之前沒有做過才有價值去進行研究。
說幹就幹,當天陳年直接又打電話讓劉哥在晚點的時候送來一塊兒牛裡脊。
因為燈影牛肉的要求就是切下來之後,其厚度必須要讓光能透過去才行。
所以就需要鮮味和肉質比較細一點的部位。
拿到之後,陳年先嚐試著切了一下,牛肉想要薄到能讓光透過去就得切到厚度兩毫米以下。
饒是陳年刀功了得,但切起牛肉來也並沒有那麼輕鬆,因為牛肉本身就是軟的,別說是用刀去切了,哪怕用手在上面用力按了一下,肉都會塌陷回去。
雖然也可以利用現在的科技先把牛肉凍起來,然後再去切,可陳年想著當初這道菜被髮明出來的時候,冰箱都還沒有傳到國內呢,普通人家更不可能有這種稀罕貨。
還有陳年在小的時候就聽老爸說過,達州那邊有專門做燈影牛肉的廠子,那裡面做出來的燈影牛肉基本上都是用手切的,也就是到了後來科技發達了,人們研究了機器出來。
人工這才漸漸的被取代掉。
而人家可以切成那麼薄,自然自己也可以。
於是陳年在晚上工作結束之後打發走了眾人,自己則是開始處理起了牛肉來。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嘗試和找手感,陳年終於掌握到了技巧。
隨著手起刀落,一片片薄如紙片的牛肉被他切了出來。
為了驗證牛肉的厚度,陳年還特意把所有燈都關了,開啟手機的手電筒,對著牛肉照過去,發現果然牛肉在被切得足夠薄的情況下是可以透光的。
這一發現讓陳年驚喜無比,之後他就繼續興致勃勃的切起了牛肉來,等到把所有牛肉都切好之後,陳年將它們鋪在案板上。
“現在外面賣的牛肉好像還有一些是肉絲,那我也乾脆再弄一些肉絲出來好了。”
說著陳年又把其中三分之一的牛肉切成了極細的細絲。
牛肉切好之後,接下來便要進行醃製。
鹽、糖、胡椒粉、花椒粉、辣椒粉、五香粉、香油以及白酒。
由於這道菜屬於四川特產,所以陳年也特意用了產地在四川的五糧液。
攪拌均勻之後,陳年又把這料汁均勻的刷在每一片牛肉上。
“接下來就是風乾了,現在的天氣熱應該用不了太長的時間,否則要是冬天的話至少也得過三四天才行。”陳年心中想到,“我肯定是不可能用那麼長時間的,明天就要做出來,萬一讓中間隔了一次夢境,那總時長可就不少了。”
不過陳年現在倒也沒那麼急,所以他直接拿了不少的容器出來準備放牛肉,然後用另外炒了一部分鹽,將鹽裡面的殘餘水分都炒出去之後,均勻的在牛肉上大致撒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