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陳年就開始研究新菜。
看了看廚房裡面還有的食材。
一些豬五花肉,一些小蔥,一棵青椒、還有一些蒜苗。
能做什麼呢?
陳年在腦海中飛快的搜尋著適合自己在現有條件下做的菜。
很快,陳年把目標鎖定在一個一道菜上。
這道菜同樣是四川十大經典名菜之一。
甚至下飯程度絲毫不比麻婆豆腐和紅燒肉差。
關於這道菜,陳年還記得小時候老陳做過,別的沒記住,但是陳年記得老陳當初說過這道菜一定要選坐墩兒肉。
當時年紀尚淺的小學生陳年還傻乎乎的問坐墩兒肉啥子。
“就是二刀肉。”
“那啥是二刀肉?”
老陳回答說:“就是屁股的肉,我跟你說,瘦中帶著肥,那吃起來才香!”
當時的陳年沒有聽到後半句,只是聽到屁股上的肉就開始驚恐了起來,心想著老陳經常打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在看看這塊肉長好了沒?
而且帶著自己去洗澡......那豈不是就洗菜?
以至於陳年做了好幾天的噩夢。
但後來剛好過到了六一兒童節,老陳抽空帶著陳年出去玩了一圈,陳年就把這些都忘了。
不過現在自己手邊並沒有後臀肉,但五花肉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回鍋肉顧名思義講究的就是一個回鍋。
扶霞在《川菜》裡面說過:回鍋肉之所以叫回鍋肉,是因為要先在鍋裡煮,再放回鍋裡去炒,在熱油之中,薄薄的肉片捲曲起來,被廚師們成為“燈盞窩形”,就像是舊時中國那種裝上有用來做燈的小碟子,主料是一塊二刀肉,也就是去掉豬尾巴之後,把第一刀下去肥的去掉之後的第二刀,基本是半分半熟或者是肥四瘦六。
片要切的方方正正,煮過之後有時候會被放在祭祖的供桌上,放一會再拿回來作他用。
這也是傳說中回鍋有的由來。
看了一遍做法,自己在腦海當中過了一遍之後,陳年就開始嘗試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