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牧樵要讓大家看明白,有時候還停一會。
賀醫師今天有幸做脊髓部分的三助,jon經常讓他做二助該乾的活。
他學得很認真。
協和的神經外科本身就是相當強大的,在國內是明星科室,賀醫師今年46歲,在神經外科是少壯派。
協和的神經外科高手如雲,光是主任級別的醫師就有50多名,而45歲的賀醫師,和脊椎外科的何醫師有類似的情況。
出來就是為了有個出頭之日。
即使是在大醫院,醫師出名,最好是在45歲之前,大於45歲成名的屬於大器晚成。
在大醫院大器晚成很沒有意義,很多醫院都有規定,男性,57歲之後就要從科主任職位上退下來,換成一個小於50歲的人做科室主任。
這就是為什麼要在45歲前成名的原因。
對於做不做科主任,其實是很重要的,誰佔據了科主任這個位置,誰就有了話語權、決策權和優先權。
就譬如學會的主委、副主委,推薦的人選,第一就會考慮科主任。做了主委、副主委江湖地位馬上就不同了,這是不爭的事實。
賀教授的想法和何教授是一回事。
在神經外科永遠就是一個上班的機器人,賺錢養家成了唯一的追求。
跳出來,跟隨朱亞光教授學習脊髓外科,成名是大機率的事。
過去,也就是幾年前,朱亞光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在滬市醫科大學神經精神醫院也是少壯派,雖然手術做得好,但再好,也就是一個神經外科醫生。
神經外科醫生多如牛毛,別說很難分清楚誰高誰低,即便是做到了名醫,做到了大佬,又能怎麼樣呢?不也就是一個神經外科醫生!
但是,現在不同,朱亞光雖然還是神經外科醫生,但是,他能治癒高位截癱病人,這就很了不起了,在世界上都是名角!
當今世界上,真正能治癒高位截癱的也就是他們3、4個人而已。
此時,朱亞光能夠來協和做脊髓外科主任,就因為他是鳳毛麟角,他是人才,是大人才。
可以說,此時此刻的朱亞光,到任何醫院,他們都會極為熱烈接納他,並且會把他當作鎮院之寶。
幾年前,朱亞光要是申請去霍普金斯醫院做醫生,他首先只能做住院醫師,要經過漫長時間才可以做主治。
而現在,假如他再申請,就完全不同了,成了大佬,人家會把他當成院寶,會給他開高薪。
這種不同,僅僅幾年時間。
可見,一個決策對人生的影響是多麼的大。
“你們,要練習神經吻合,先要有紮實的基本功。jon發明了一種很高明的練習辦法。等會做完手術,可以單獨請教他。”
劉牧樵開始在顯微鏡下做神經吻合了。
朱亞光不由得抬頭望了一眼jon。
jon的才華超過自己,並且,jon的勤奮也超越了自己,這也是朱亞光為什麼來到協和的真正原因。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