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來了一個開門紅,脊髓外科第一天開門就迎來了世界最佳手術組合,劉牧樵主刀,朱亞光一助,jon為二助的。
這是一個超級複雜的脊髓損傷病人,朱亞光一個人做不了,即便是劉牧樵,也是一種挑戰。
協和脊髓科的全體醫生都參加,不是吃瓜,但也是圍觀,大家第一次觀看自己未來的專業,心裡的期望值很高。
難嗎?
能學會嗎?
難與不難,他們很矛盾。
一方面,他們希望門檻高,不是誰想學就能學的;另一方面又擔心門檻太高自己學不會。
這個科室的組成,是自願報名與醫院選拔相結合的,當時報名到脊髓科來的人有70多個,最後選拔了12個人。
這12個人都是在各自的職稱年齡中比較輕的。他們是協和重要學科的未來,是協和立身於世界最強醫院之林的重要保障。
協和可以做國內第二,但是,他要做世界級別的大醫院,它的排名不因為安泰醫院都落後,相反,還要提升。
這就是譚新發、彭德輝等人的目標。
劉牧樵並沒有全部講解,只是在主要的步驟上甚至停下來,向大家展示該怎麼做。
手術難度很大。
劉牧樵還是採取前後徑兩頭齊進的方式,先讓學骨科出身的老何做頸椎的修補。
老何是協和的頸椎專家,年紀並不老,才41歲就已經晉升主任醫生了,他對頸髓外科興趣濃厚。
說實在的,稍微有點上進心的人,都會要爭著進脊髓外科,因為,做事業就要做新興行業。
在醫學界,科技進步還算是比較快的,隔幾年就會有新技術的創新,很多人彎道超車就是透過學習和引進新技術,然後在這門技術上嶄露頭角,再然後他就是知名教授了。
很明顯,脊髓外科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並且還有比較高的門檻,誰能夠成功完成脊髓手術,誰就已經是醫學界的大佬級人物。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老何在脊椎外科屬於年輕晚輩級的主任教授級,他前面有30多名教授,論資排輩,他出頭的日子起碼也是接近60歲。
60歲出頭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醫生的黃金年齡在50左右,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在本學科內佔據前三的位子,那麼,這輩子就算是碌碌無為的了。
老何41歲晉升主任醫師,今年才42歲,他和另外一個神經外科的賀主任醫生一起來到脊髓外科,就指望在脊髓外科有個出頭之日。
他負責做脊椎的整形。
他的技術還是很不錯的,和安泰醫院的幾個脊椎外科醫生比,難分伯仲。
今後,何醫師與何醫師分工合作,何醫師側重面是脊椎的部分,賀醫師側重脊髓部分。
當然,他們是不會做單一的活的,會互相滲透,何與賀都想成為獨立的能夠完成脊髓手術的人。
這點與安泰醫院不同,安泰醫院分工很明確,朱亞光和jon都只負責脊髓,脊椎的活,他們不感興趣,會讓其他醫生來做。
脊髓外科的難度當然是神經吻合這部分。
老何很漂亮做了一個脊椎的修補,然後,劉牧樵,朱亞光,jon進入了核心手術步驟。
手術不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