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牧樵這一個星期,忙得走路都要渦輪增壓。
他每天只睡了3、4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手術室裡度過。
本以為忙過這一週後就會好一些,誰知,一場坍塌事故又打亂了計劃。
清江市郊,一個廢土堆積場,突然一個山體滑坡,把幾十戶人家埋在土裡。
120車隊,以及幾個大醫院的救護車都趕到現場,還不錯,救出來了不少的人。
救出來的人,不管有傷沒傷,都要放在醫院裡留觀,並且要派最好的醫生護士,保證他們不能出問題。
安泰醫院,劉牧樵自然是最好的醫生之一,毫無疑問,他參加了搶救。
安泰醫院接的比較多,總共有30多個病人,其中重症的七個。
骨科收了9個病人。
劉牧樵隱隱感覺不太對勁。
最近,他們的事故就比較多。
骨科本就是各個醫院鬧糾紛的重災區,而安泰醫院的骨科,就是重中之重了,現在還積壓了好幾起糾紛,等待醫學會的鑑定。
有糾紛,走醫學會鑑定是最好的,該賠的,不該賠的,賠多少,都會給你一個明確答案,一般來說,醫院也不會再說二話,除非十分明顯的誤判,才會走更高一級的鑑定。
可是,事實上,醫院遇到糾紛,患者一方大多都不願走醫學鑑定途徑,有下列幾個主要原因。
一是,醫學會鑑定的人員,都是醫生。有沒有官官相護,醫醫相護?這個很難說,患者一方是有顧慮的。
二是,有種說法,鬧糾紛,小鬧小賠,大鬧大賠,鬧,是獲利最大的方法和途徑。
三是,醫學會鑑定一般都會要做屍檢,對傳統觀念很強烈的國人來說,屍體解剖那是不能接受的。
四是,圖簡單,誰耐煩等你半個月一個月?
五是,社會上存在黑幕,誰知道鑑定有沒有黑幕呢?一個平民百姓,一方是醫院,民不和官鬥,走法律途徑,心裡沒底。
六是,最關鍵的是,現在處理糾紛,有一個現場調解機制,可以快速解決問題。誰不願意快刀斬亂麻?拒絕醫學鑑定,逼迫醫院做現場調解,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安泰醫院的骨科是醫院的軟肋。雖然主任級別的醫生就有四個,屬於豪華陣容,但是,他們並不具備很強的實力。
一樣的級別,水平千差萬別。
譬如胰腺外科的主任級別的醫生,有的只能做胰體癌的手術,有的可以做胰頭癌晚期手術,這難度,差異非常之大。
骨科的幾名主任醫師,充其量也就是附屬醫院骨科的副主任醫師水平,或者,還趕不上。
他們是安泰醫院的罩門。
公共突發事件,一旦出現大事故,安泰醫院是市屬醫院,它接受的病人就會比較多,而事故病人,十有八九都涉及到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