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經內科看了7個病人,大致上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第一個病人,11床的檢查結果也出來了,果然是肺癌,還有肋骨轉移和腦部轉移。
腦部的轉移病灶還很小,只有黃豆大小,CT片漏診了。
從神經內科出來,時間已經到了晚上9點。
他早通知了袁主任,9點準時到兒科會診。
最近,兒科病人手足口病的病兒不較多,這是一種傳染病,袁姍主任專門劃出了三分之一病床給這種病人住。
這類病人的診斷都明確,不是今天查房的重點。
等劉牧樵出現在兒科時,兒科的醫生全部到了。
劉牧樵的第一個老師——周醫生也在。
他過去比較習慣於偷懶,最近這一年,他是徹底的變了,不但不偷懶,還很勤快,他在暗暗和阿玲等較勁。
下一批進副主任醫師的,就有他和阿玲等4個競爭對手。
一個兒科,一下子晉升4個副主任醫師的可能性不大,這就存在一個競爭問題。
不努力,就會被淘汰,這是顯而易見的事。
醫生這個行業,一輩子都必須不停地學習,醫學知識的更新非常很快,3到5年一代,跟不上就落後了。
所以說,做了醫生,不是一勞永逸,每年都要用大量時候學習,不斷更新、積累知識。
劉牧樵是一個最好的老師,他帶著大家往前跑,作為兒科的一員,就必須緊緊跟上,否則,落下了,就永遠跟不上了。
今年,周醫生幾乎參加了劉牧樵每一次的會診。
其實,還不僅僅是他,整個兒科的醫生都是這樣。
劉牧樵領著大家看了5個病人。
其中一個是川崎病。
劉牧樵順便講了一堂課——川崎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
等會診結束,一看時間已經是11點。
兩個小時過得很快。
“吃點夜宵?”袁姍主任問。
這麼一問,劉牧樵才意識到,真的飢腸轆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