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的場面真大。
可以坐200人的學術報告廳,竟然座無虛席,還有不少人坐在通道的地上,手裡,都是攝像機,或者是手提電腦。
最後一個進來,當然是最大的boss,超級大佬切爾西。
86歲的切爾西依然精神很好,眼睛像老鷹的眼睛一樣,犀利。
他環顧了一下整個學術廳。
這是他每年兩次的享受。
為了這臺手術,他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
這三個月是尋找合適的病人,最近的一個星期,他設計手術。
設計手術很耗時間,他和助手總共設計了7套方案,現在這個是最佳的。
今天,他需要尋找主刀和助手。
當然,主刀,他的親傳弟子不存在問題,但是,他總是懷著發現更傑出人才的願望,在這裡設下擂臺。
永遠追求最好是切爾西的理念。
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霍普金斯的核心文化理念。
今天,他準備透過這次討論會決定主刀,一助,以及二三助,至於四五助,那就留給胰腺外科中心的年輕醫生,近距離觀察是訓練他們的最佳辦法。
當然,今天的主要目的並不是一定要選擇出一個主刀醫生來,能做這種手術的醫生不多,數得出來,即使在霍普金斯,也只有那麼幾個醫生能夠,在別的地方就更少了。
滕策沒問題,邦太沒問題,懷特•楊也沒問題,其他的還有那麼幾個,切爾西用手指頭都算得下。
選擇主刀,只是一種口號,很多年來,大約有過四分之一的機會是臨時選擇的主刀,也就是說,每兩年有一次是臨時決定的。
今天,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胰腺外科專家,有醫院的醫生,除了搶救病人走不動的,其他的人都到了。
切爾西一出場,先是瞬間的安靜,接著是熱烈的掌聲。
然後,就是主持人介紹,來自各國的胰腺外科專家,總共介紹了23位,其中13名用了著名學者的介紹詞。
同時也介紹了幾個本院的幾位大佬級人物,總共是7位,這7位,水平都應該超過龍教授。
他們很少在國際飛刀市場上露面,世界各地的病人蜂擁而來,他們自己常年都處在超負荷工作中,哪有時間和興趣出去做飛刀?
劉牧樵沒有被介紹。
這個可以理解。
他還屬於名不見經傳之流,即便是有人知道他,那也是極少數人。
昨天,湯姆惜才,在翻閱劉牧樵的簡歷時,發現劉牧樵善於做胰腺手術,剛好今天有一次教學手術,就推薦他去聽課,並不是要他去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