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龍是主任,統管這個科室,但也分管了一個治療組,手下有一個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2名,他們共有16張床位,也就是每個住院醫生管了8張床位。
這是他的嫡系,胡伯龍主刀的患者,大多由他們管理。
副主任醫師唐翼龍是高年資副主任醫生,由於沒名額,進主任醫師還不知道要到哪一年。
所以,為了照顧他,胡伯龍分了一個治療組給他。
但副主任醫師也不止他一個,為了平衡關係,胡伯龍就親自帶他們這組。這樣,別人也就不好多說什麼了。
主治醫生李曉龍博士畢業,主要研究肝膽疾病,是胡伯龍重點培養的物件。
住院醫生蔣薇薇是普外唯一的女醫生,個子不高,只有一米五五左右,帶一隻大大的近視眼鏡,佔了半張臉龐。今年才28歲,兩顆門牙格外大,加上屬兔,她的外號就叫大白兔。
她也喜歡戴一頂有兩隻兔耳朵的帽子。
住院醫生唐少華今年30歲,學歷碩士,到了進主治的年齡。
今後,他們就是一組的了。
當然,還有幾個實習醫生。
剛好,今天胡伯龍查自己這組的房,劉牧樵跟在後面,興致很高。
一是新環境,二是新科室,許多新的病種都會要接觸到。
“劉牧樵,這個患者是闌尾炎,穿孔了的,術後3天。你說說,闌尾炎的特徵。”胡伯龍笑著問劉牧樵。
他有意讓劉牧樵多學點知識,醫院培養的重點人物,我外科胡伯龍沒點貢獻怎麼成?
劉牧樵想了想,說:“轉移性腹痛,最後的痛點落在右下腹。右下腹有壓痛反跳痛。還有……”
“嗯,大致上就是這些。你說說,它應該和那些疾病相鑑別呢?”胡伯龍又問。
“要與膽囊炎、腸炎、輸尿管腎結石、婦科疾病等鑑別。”劉牧樵回答起來有些艱難。
“嗯,大致不錯。需要鑑別的疾病,還有很多,回去後,複習一下,結合患者,印象就會比較深。”
就這樣,一個一個查下去,每查一個患者,胡伯龍就會提一些問題。
劉牧樵回答得比較生疏,但胡伯龍都是一句話,“回答得還不錯,大致上是這樣的,回去複習一下,下次就記住了。”
“這個患者是結腸手術,傷口不癒合,主要是脂肪液化,劉牧樵,等會,你跟著蔣薇薇換藥,外科就是要多動手,動多了,就能夠熟能生巧。哦,對了,還有27床,也是傷口沒有處理好的,換藥,也歸劉牧樵你。蔣薇薇,你負責帶劉牧樵。”
劉牧樵轉頭看了一眼蔣薇薇,她也剛好轉頭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