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江,才十一點多鐘,趙一霖的車子在機場,三個人,回到家也才12點。
第二天8點整,劉牧樵來到普外科交班,主任胡伯龍介紹了一下,劉牧樵同學到我們普外科學習,和普通實習生還是不同的,他打打醬油,是來長見識的,大家有什麼典型的病例,或手術,儘可能讓他看看,或者動動手。他將來是還要回神經內科上班,他是神內科的天才級醫生,所以,支援他就是支援神內,也是支援醫院。
大家都朝劉牧樵微笑點頭。
大名人,安泰醫院誰不知道劉牧樵?
護士,則更加多的給他真誠的微笑,有這樣一個養眼的男神來科室,至少可以多一份快樂。
其中,有3、4個護士是美女級,比神內的美女多多了。
外科是護士喜歡去的科室,工作量比內科少,績效比內科拿得多,年老的病人也比內科少,靜脈打針遇到的困難戶就少多了。
內科有的病人,全身淺表靜脈都被徵用過,要找一根好血管,有時候很難。
科室也是看顏值的,越是吃香的科室,護士的顏值普遍高一些。
普外科是屬於顏值比較高的科室。
“劉牧樵同學,你到了我們普外科,不會突然變成普外科的專家吧?”有人打趣說。
當然,是不可能有人認為真會出現這種事。
要知道,外科比內科系統更難成為專家,不僅僅有基礎知識,有理論、有經驗,還必須有操作能力。
理論和經驗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操作就更加需要時間練習。
一個普外科醫生,剛別業做住院醫生時,你可以單獨做闌尾炎,過了10年之後,也許你還在做闌尾炎。
到了普外的高階階段,能拿下胃次全,胰尾切除,肝臟修補,腸癌根治,你就算是一個比較高階的醫生了。
再往上,每前進一步,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了,而是機會和資歷、權力。
很多手術,不是你能不能做,而是你有沒有機會。
譬如高大上的胰頭癌手術,既涉及到胰,也涉及到膽道,還涉及到腸道的吻合,更涉及到腹腔的淋巴、血管的清掃。
這樣的手術,也許做一輩子的外科醫生,都沒有機會主刀,能夠做到一助,都已經是攀上了玉龍雪山。
機會往往伴隨在權威身邊,高難度手術大多壟斷在科主任等少數大佬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