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牧樵也沒管人家接受不接受,侃侃談了20分鐘,專門講腦穿刺。
他現在已經是宗師級的穿刺技術了,隨便拎幾穿刺要點出來講講,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穿刺時手臂可以動,但手腕以下不能動,這個需要練習,練習手的聚焦和穩定,還有練習手的力量。我這隻手,可以支撐兩百斤,我的三個指頭,可以支撐我的整個身子。
這是第一個基本功。第二個基本功就是練習感覺,神經元被刺破時,是啪啪的聲音,神經纖維刺斷時,是嘣嘣的聲音。你們會問,這也能聽到?聽不到,但感覺得到,所以用感覺更準確。
這感覺怎麼練習?有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豬腦子來練。灰質、白質進針的感覺不用半年,你們就能感受到。白質是神經元,灰質是神經纖維。
第三,就要學會感受動脈的波動,靜脈的衝撒感。動脈搏動是橫向傳播,靜脈波動是縱向傳播。你們可以抓動物做實驗。
而最後一個關鍵點就是,你們必須學會看ct片和核磁共振片。”
說到這裡,底下突然嗡嗡嗡起來。
我們必須學會看ct片和核磁共振片?
這話,是你小哥可以說的?
劉牧樵似乎猜到了他們的心思,他大聲說:“對的,沒錯,看核磁、ct片,要到大師級水平,才能夠透過看片子,使腦子裡構成一幅清晰的三維立體圖。這個三維立體圖就是我們做穿刺的最最關鍵的一環。在你們還沒練習到這一步的時候,腦幹,你們千萬別動。”
他講完了。
很長時間沒有人說話。
就連鄒醫生聽過幾次的人,也有不少的觸動,腦幹,輕易不能去動。
省醫院神經內科的醫生們一個個聽得入迷,30秒鐘之後,才有人反應過來。
“這是真的嗎?”
劉牧樵笑了笑,說:“當然是真的。”
“那你是怎麼練成的?”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確實,人家會問,你小小年紀,又是怎麼練成的呢?
練習手臂力量,練習穩定性,練習感覺,也許你天分高,但是,核磁共振片和ct片,你說你達到了大師級水平?
“我,怎麼說呢?我算是比較有天賦吧。”
天賦?
這該有多高的天賦啊?
那個禿頂的教授問:“請問劉博士,你們醫院,核磁共振片和ct片,你和你們醫院放射科的專家比,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