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帶著這些外交人員前往少府,而霍嬗則帶著張安世幾人,拉著馬車前往了太學。
紙的訊息早就已經流通了,只要是長安的文化人,現如今都知道霍嬗手裡有一種書寫之物,比竹簡便捷不知道多少。
但是對於印刷術來說,知道的人雖然有不少,但是跟紙張相比,實在是不多。
雖然霍光待在西北沒有回來,但是霍嬗覺得事物還是不應該落下,起碼開頭不能落下。
主要是這次去西域,最遲估計得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回來後有大事要幹,那時候再來揚名,就有些太遲了。
所以霍嬗準備幫他叔父揚揚名,不過呢,這事吧,不能他親自下場去幹。
那這種情況,自然是需要去找我們的老朋友董蔁了,請他邀請一些大儒前來,今天正好是定的日子。
等他們看到了紙張和印刷術的成果以後,那他們還不得瘋啊!
在這個情況下,幫霍光揚揚名,那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好吧!
而且自從在他霍府的宴上出世以後,這些大儒們也吹捧了有段時間了。
而且霍嬗正好趁此拉攏拉攏他們。
手裡有著這兩樣東西,由不得他們不聽話。
贏得生前身後名啊!
………
霍嬗來到太學,董蔁得知訊息以後已經在門口等候。
霍嬗看著面前的太學,說起來這地方他路過很多次,但是從沒有進去過,這還是第一次。
太學這個署衙,應該能稱之為署衙吧,或者學校,也有些不太恰當,兩者結合吧!
太學這種國家最高學府,也是劉徹的又一壯舉,這東西不稀奇,夏商周都有,只不過名字不一樣罷了。
劉徹嚴格來說不算是創立,但發揚光大那是肯定的。
至於用處,當然是用來培養人才啊!
雖然說在武帝朝,並沒有培養出多少的人才,反而變成了一個學派聚集地。
但是它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足足延續了兩千多年。
雖然中途改名,比如說隋唐定下來的國子監,以前叫國子學,晉司馬炎立的。
但是不管叫啥,最高學府這個意義卻從未變過。
其實跟國子監相比,太學還算不上署衙和學校的結合。
太學學校居多,署衙只是佔一點點。
但國子監就不同了,除了是學府還是徹徹底底的衙門,管理全國的教育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