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重回九五,嬌豔辣媳美又颯> 第十六章  討論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六章  討論會 (2 / 3)

李楓雖然並沒有準備稿子,但他所準備的一切全都裝進了腦子裡,只見他胸有成竹地說:“技術科的同志們應該都清楚,江工主要負責的是現有裝置的改造和升級,目前是我在主管新裝置的研發專案,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最有發言權,而江工剛才所羅列的一些資料以及論證並不準確。首先是能耗。我們要引進的這款FW,單位能耗在300至500左右,是到目前為止所有裝置中最低的。再說我們自主研發的裝置‘榮光三號’,雖然專案還未完成,但進度已經達到了70%左右。以現有的資料來推算,只要專案能排除干擾,持續地推進,我有信心,在裝置研發成功之後,單位能耗的數值一定會在100至200的範圍內,遠遠低於FW。單單是能耗這一項就能為鴻海廠每年省去大量的資金,大大緩解我們廠的資金壓力。

“其次是技術。FW採用的是NC技術,優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但這款裝置的穩定性只有91%左右,而我們鴻海廠目前使用的‘榮光二號’(鴻海廠自主研發的第二代裝置)的穩定性在79%左右,二者的差距只有12%左右,差距雖有,但遠遠算不上巨大。我們目前研發的新裝置,也就是‘榮光三號’,並不是以NC技術為基礎,而是在目前“榮光二號”的基礎上,在效能、技術以及生產效率上進行顛覆性的創新和突破,穩定性一定會在95%至97%的範圍內。我們有信心,我們研發的‘榮光三號’在成功後一定會全方位地超越FW。

“再者是操作難度。眾所周知,FW是一款重型生產裝置,拋開運輸成本不說,單單是它的操作難度也很難讓它立刻投入使用。我研究了一下資料,發現FW裝置所採用的是DNC生產操作模式,也就是說,雖然這款裝置只需要一個人操作,但它要求操作者必須具有相當的熟練度以及一定的專業技能,否則,很容易出現生產事故。對於這件事情,我還專門調查了一下。據調查,國內個別引進這款裝置的企業或工廠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生產事故,但所造成的損失只能他們自己吞下,因為生產FW的公司總是會以我們這邊操作不慎來敷衍,不會有任何的賠償,甚至沒有任何的解釋和說明。而我們的‘榮光三號’是在現有的操作基礎上稍加改進,不但不會加大難度,而且會降低難度,化繁為簡,待裝置投入使用,工人們可以立刻上手。

“最後是技術的迭代。FW雖然是一款領先的裝置,但它所採用的NC技術並不是最先進的技術,這一點,我想趙總工和江工一定都清楚。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鴻海廠大規模地引進這款裝置,而推遲我們目前自主研發的裝置的程序,那麼幾年之後,當NC技術淪為我們現有裝置‘榮光二號’的技術地位,而我們自主研發的裝置又停滯不前,那麼,那些之前沒有資金引進裝置,只能自主創新的企業將會把我們鴻海廠遠遠地甩在後面,到時候,毫不誇張地講,我們鴻海廠面臨的將會是滅頂之災!而我們為買這些裝置所耗費的鉅額外匯也會打水漂。但是,如果我們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我們目前即將完成的自主研發的裝置的程序,我可以向大家保證,只需要半年,我們自主研發的‘榮光三號’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而且在技術上也一定能超過FW,完全可以達到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水平!這樣,既可以為國家省去鉅額的外匯,又能極大地提高我們鴻海廠的創新能力和技術能力,所以,我們為什麼非要去買這款技術即將會被淘汰的裝置呢?”

梁成說完,向眾人微微鞠了一躬,然後在座位上坐下。

眾人沉默。

劉棟和江建國對視了一眼,臉色鐵青,而江浩則滿臉通紅,雙拳攥緊。

沈部長看著李楓沉默了幾秒,問:“這位同志,你叫什麼名字。”

李楓笑道:“沈部長,我叫李楓,是‘榮光三號’的專案組長。”

“李楓,‘榮光三號’的效能真的能達到你剛才所說的標準嗎?”

李楓將早已準備好的資料遞給沈部長,說:“沈部長,這是‘榮光三號’目前的裝置引數以及試執行的各項資料,請過目。”

“嗯。”沈部長點了點頭,伸手接過。

李楓給沈部長的資料很厚,所以沈部長只是看了前面的兩頁,但對於目前鴻海廠正在研發的新裝置已經有了數。

沈部長微笑著看向李楓,說:“坦白講,我很慚愧,對於你們正在研發的‘榮光三號’我並不瞭解,更不知道‘榮光三號’的技術居然取得如此大的突破,如果早知道,我也不會考慮引進國外裝置這件事情。你說得對,技術才是硬道理,創新才是第一生產力,國外的裝置再好,說到底,那也是外國人的東西,和我們中國人沒什麼關係。你說呢,劉書記?”

劉棟的臉色有些難看,因為‘榮光三號’這件事情他是故意瞞著部裡的領導,怕的就是引進裝置這件事情告吹。他本以為這次的研討會只不過是走走過場,而李家父子對於這件事情也早就已經沒了想法,可沒想到,今天他卻被將了一軍。

劉棟尷尬地笑了笑,說:“沈部長說得對,外國人的技術終歸是屬於外國人的,我們鴻海廠如果想要發展得好,就一定要有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

沈部長點頭道:“嗯,你能這麼想,我很欣慰,不過,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資料,我可以拿回去看,但‘榮光三號’究竟進展到了什麼程度,我還是要親自看一看的。那麼,其他人還有什麼意見嗎?如果有,就請像李楓同志一樣,站起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眾人交頭接耳,低聲議論,但沒有一個人再敢站起來發言。

李嚴微笑著看向一旁的江建國,問:“江副廠長,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江建國臉色鐵青,但仍強顏歡笑道:“我還能說什麼呢?李工這番話有理有據,理由充分,讓我心服口服。只不過,半年之後,‘榮光三號’真的能投入使用嗎?”

李楓微笑道:“江廠長,我和我的團隊有充足的信心,在趙總工的帶領下,半年之後,我們一定會讓‘榮光三號’投入使用!”

趙乾坤皮笑肉不笑地說:“我老了,不行了,以後還是得看你們年輕人的,所以我就不發表意見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