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簡直比起中古諸子更像是諸子。
因此,洪易難免一見到他們,就發自內心地升起一股敬仰之情。
孔子拱手道:“我等趕路錯過了宿頭,想到此地借宿一宿,望小哥行個方便。”
洪易慌忙還禮道:“先生言重了。
這間寺廟本是廢棄的無主之地,在下不過先來而已。
諸位先生請進。”
眾人進入廟宇之後,整個破廟顯得狹窄起來。
只得各自找了蒲團坐下。
洪易忙又收拾床鋪,讓給孔子朱熹等年老之人,自己鋪了乾草坐在角落,點起燈繼續看書。
只是這會兒卻看不進去了,不時地拿眼角餘光打量著這群人。
“不知小哥兒看的是什麼書?”王陽明問。
洪易道:“這是前朝大儒李嚴的論著,李氏學派的核心著作。”
李嚴雖然已經作古,但是當朝之中很多大臣都是出身李氏學派。
洪易要參加春闈,自然要揣摩考官的喜好與思想學問。
況且這李氏學派的論著也是洪易本身最喜愛的一門學問。
自中古諸子逝去,歷代大儒對文脈各有發展,分出了許多學派。
當今天下以理學為宗,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他的父親武溫侯洪玄機。
另一個大派就是李氏學派,以禮部尚書李神光為代表。
洪易不喜歡理學那一套父子君臣夫妻綱常,反而對於通心達意的李氏學派極為喜愛。
王陽明早已明白孔子的意思,因此藉著這個機會跟洪易討論起了文學來。
他發覺這個李氏學派倒是跟自己開創的心學有幾分類似。
當探究到了洪易的學問底蘊之後,不由得心喜惜才,真的動了收弟子的念頭。
隨著討論的深入,洪易漸漸插不上話了。
他凝神貫注地傾聽著王陽明的講學,聽到精彩處忍不住喜不自勝。
他發覺王陽明的講學不但包含了李氏學派的學問,甚至更加廣博,更加精深。
心裡不由得驚訝:“此人的學問別說當時大儒了,就是比之中古諸子也毫不遜色。
不知為何籍籍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