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這些朝廷重臣以及他們背後的世家大族必定與劉辯之間形成隔閡。
而且掀起這麼大的聲勢,必然引起西涼將士的惶惶不安。
不說令他們直接反叛朝廷,至少也會引發對朝廷、對皇帝的信任危機。
袁家諸人得到袁隗的指示,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心裡安定下來,紛紛出動,串聯其黨羽以及朝中大臣。
於是,在袁氏的攛掇之下,群臣紛紛上表,請求誅殺西涼軍將領,瓦解其軍。
最令劉辯生氣的是王允這種所謂的“忠臣”,根本就是老頑固,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在他們看來這些西涼軍就是待宰的羔羊,皇帝就應該垂拱而治,把軍政大事交給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員來治理。
面對滿朝文武的洶洶議論,劉辯才感覺到自己的勢單力孤。
自己的心腹之臣不過寥寥幾人。
而且除了盧植以外,都是新晉提拔的,人微言輕,沒什麼話語權。
這種情況下,劉辯只能將這些奏章留中不發,躲在宮裡不見他們。
雖然躲在宮中,但是並不意味著劉辯對外界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董卓蘧然而亡,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成為了這些世家出身的重臣的權力瓜分盛宴。
劉辯冷眼旁觀著,等到自己徹底掌控了軍權,然後就把這些分出去的權利官職通通拿回來。
他啟用了一批宦官秘密設立了內緝事廠,簡稱內廠。
內廠的主要職責是監察皇宮以及都城,類似於宋朝時期的皇城司。
他無意把內廠發展成為明朝的東廠、西廠那樣的怪胎。
需要設立情報監察系統,可以參考現代制度,另立專門的軍事監察部門,以及官場的監察部門就可以了。
不必要大舉發展宦官政治。
況且如今劉辯能夠掌握的地盤也只有洛陽,以及即將到手的長安三輔之地,內廠足夠監察了。
內緝事廠的廠督張永是從小照顧他起居的太監,為人勤勉謹慎。
雖然內廠初建,還沒法探聽到大臣們的核心機密,但是外圍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瞞不過內廠的眼睛。
在袁家的暗中推波助瀾之下,沒過兩天,所有的西涼軍將士都知道了朝中大臣上表請求皇帝誅殺他們的事情。
物議洶洶之下,歸降的西涼軍將士也感到內心惶惶,生怕被皇帝答應朝臣們的奏表。
在這種情況下,盧植連忙叫上呂布曹操前來面聖。
“陛下,軍營中到處都在流傳著朝廷要盡數誅殺西涼軍的謠言,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