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東宮。
自從李兆接掌政事之後,這裡便成了小金鑾,雖然沒有早朝,但是每日內閣以及六部官員也是往來絡繹不絕。
“殿下,這是輔國大將軍的摺子,通報的是最新的募兵進度,請殿下御覽。”
兵部尚書李忠將蕭鼎的摺子遞給李兆。
李兆一邊接過奏摺,一邊問道:“怎麼不見新亭侯,他現在不是領兵部職權嗎?這摺子他看過了沒有?”
李忠聞言有些尷尬,就很覺得挺離譜的。
以前六部之內最沒有存在感的是工部以及戶部。
李烜又不喜歡鋪張浪費,大燕各處又甚少有什麼水利啊屯田之類的活要幹,所以工部除了一些日常之外,基本沒啥事情。
而戶部則是一個簡單的原因,沒錢。
現在好了,工部因為官學的事情現在正在加緊的動員,除了工部尚書楊默之外的幾乎所有官員都被派出去配合老君調動人手了,只剩下楊默留守燕都,雜事頗多,也算是忙了起來。
而因為鹽利分成與陳國的賠款,國庫的腰包現在也鼓起來了,不僅有錢,白羊關的拆遷計劃也在穩步進行中,再有一兩個月,差不多也就結束了。
相比之下,李忠可太慘了。
自白羊關打了勝仗回來,得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賞賜,但是靠山李康沒了。
又忙了一段時間的撫卹以及核對功勞的事情,突然,李康謀反了。
好在這次李忠沒有參與進來,否則現在人已經沒了。
李康被貶為廢王逐出燕都,李忠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因為至少李烜沒有秋後算賬,而李旦也沒有故意為難他的意思。
正當他猶豫要不要也去攀附李旦的時候,李兆回來了。
哦,這下李旦也沒戲了。
但是更讓李忠接受不了的還是李修涯。
李修涯被李烜封了樞密院指揮使,領兵部職權,這樣李忠便是完全沒了作用了。
名義上,六部被內閣節制,但是兵部又是專精武事,所以兵部是單獨被樞密院節制的,李忠原本就是李修涯的下屬,有什麼事情都要向李修涯彙報。
如果是這樣,那與之前聶含山在的時候也差不多,李忠這個兵部尚書倒也做得。
關鍵還是領兵部職權這幾個字,這便是完全將兵部的大小事宜全部交給了李修涯,同時,李修涯也擁有了調動全國兵馬之權,這一點很是重要。
所以現在,李忠這個尚書職位都已經變得有些可有可無了。
“回殿下的話,侯爺還沒有看過,侯爺說這是上報給殿下的摺子,他便不看了,若是殿下有吩咐,便告訴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