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情詩不可能是李守所寫!而寫這首詩的人必然身價不凡,非富即貴!”
楊清源指著紙箋之上的字型說道,“這種湖筆,由湖州南潯縣出產,產量極少,極其珍貴。”
紫毫湖筆,即便是宋惠父和狄知遠這兩個正五品的大理寺丞都不曾使用!
紫毫湖筆每年產出之後,優先供應皇室!
然後是各地的豪門世家,當這些供應完之後,剩餘的部分才會流入到市場之中,被商賈鄉紳哄搶。
宣紙徽墨几上書,端硯始開點墨初,千萬毛中選一毫,吃竹飲泉養老兔。
說的便是這宣紙、端硯、徽墨和紫毫湖筆!
特別是一些豪商、鉅富,他們在大周社會地位偏低,不受士林待見,只能透過這樣的方式勉強混入圈子之中。
同時,這珍品文房四寶,特別是湖筆紫毫,也是用來送人的絕佳之物!
普通官員對於金銀珠寶,可能不一定感興趣,但是對於湖筆、端硯之類的珍品,幾乎沒法拒絕。
一來是收禮之人心中歡喜,二來也算是風雅之事。
都察院甚至都預設,收幾套筆硯,不算受賄。
這般珍貴之物,憑李守一個秀才都考不上的窮酸書生,是不可能得到的。
“這麼說,這首情詩,是幕後之人用來陷害李守的?!”
狄知遠對這個行為感到不理解,其意義何在?!其餘的證據已經證明了,李守的罪行,這份情詩,其實意義不大,刻意為之,反倒是畫蛇添足。
雖然這些證據仍不足以揭開迷霧,卻意味著他們已經找到李守中的問題。
原本的李守案,雖然在邏輯之上透著詭異,且多處不合常理。
但從證據層面而言,楊清源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切實證明李守案有問題的證據。
今天在眾人的調查之下,這個證據出現了!
原本用來證明李守和劉小姐之間私情的詩稿,是偽造的!
這便是黑暗之中的一道曙光!
只要繼續追查,終有天光破曉,劃破黑暗的日子。
而剩下的最大突破口,就是劉府。
“大人!我覺得劉府之中,必然有問題!這劉決,絕不是一個普通的鄉紳員外。”
狄知遠對當日訪問劉府之時,劉決的態度記憶深刻。
劉決到底怕他們查出什麼!?即便任由女兒枉死,真正的兇犯逍遙法外,也不願意他們繼續調查下去。
“還有一件事,就是這個幕後兇手的殺人動機!?”狄知遠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