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知遠也質問道,“難道劉縣令僅憑身形大概,就判斷此人是兇手?!”
坐於下首的劉縣令,再次緊張了起來,“二位大人,我們是驗明李守正身的。雖然李守的容貌被毀,但是我們透過李守之前參與府試之時留下的指印與被抓之人對比,可以確認,確實是李守本人無疑。”
萬年縣令指著一旁的證物袋說道。
楊清源從一個袋子中取出了三份物證,分別是李守府試之時的指印,驗證李守身份的指印以及李守被斬首之前,驗明正身的指印。
楊清源道瞳在身一眼掃過,便知道這是同一根手指按下的指紋。
人的樣貌可以易容,但是人的指紋難以偽造。
楊清源和狄知遠陷入了沉默,這個案件看似荒誕,但是就案子本身來說,證據鏈比較完整。
李守家中的血衣,髒銀;三河村外河中的兇器;李守的破損錦衣。
雖然邏輯上有詭異之處,但是以上物證作為判案的證據已經足夠了!
大周官員定案的主觀標準,並非是排除其他合理懷疑,只要證據鏈完整,可以基本確認事實,便可定案。
而李守案,查到現在,證據算是確鑿,所有的懷疑,都只是楊清源和狄知遠的推測。
以推測對抗物證,不可取也!
楊清源和狄知遠又詢問了幾個細節之後,便前往宋惠父下榻的館驛,他們需要和宋惠父會合。
萬年縣館驛之中。
楊清源和狄知遠被宋惠父口中說出的訊息驚呆了。
“事實就是如此,我們花費了一天時間走訪萬年縣,這才發現李守這個人的痕跡,似乎已經被人徹底抹去了!一天的時間,我們沒有找到一個曾經認識李守的人!似乎萬年縣中就沒有一個叫李守的人!”
這個訊息讓楊清源和狄知遠震驚不已。
原本兩人以為幕後之人僅僅是要將熟知李守的滅口,沒想到如今的萬年縣中,竟然找不到一個認識李守的人。
宋惠父繼續說道,“李守是個死讀書的人,平日除了在家中讀書,便是在縣學上課。幾乎不與外人接觸,唯一查到的是,他曾經在畫展之上賣畫,但也是戴著面具售賣,只能從其畫作署名得知其身份。”
“這麼說,現在見過李守的,就只剩下李阿婆和小侍女了?!”
“走!我們去劉府,找那個丫鬟。”
這個丫鬟是目前萬年縣內已知唯一一個曾經見過李守的人,楊清源必須先一步將她保護起來。
楊清源立刻人前往這個案件的開始之地,劉府。
劉府,是萬年縣的豪商之家。
劉府之主,劉決不僅僅是一個土財主,其祖父曾經是前秦高官,前秦覆滅之後,自神都搬到萬年縣中,做了一方鄉紳。
在萬年縣中多有土地,卻樂善好施,積德之家,沒想到遭此橫禍。
劉府門口,負責守夜的僕役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