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大概要30份左右的邀請,其中大部分的邀請無論去還是不去都可以,但是有些邀請個人覺得你最好認真的考慮一下。”
就在梁恩之前忙碌的時候貞德也沒有閒著,她認真的把那些檔案全部都整理了一遍,然後把這些檔案按照輕重緩急認真的重新劃分了一番。
隨著梁恩身份地位的提高,需要他認真考慮後才回復的內容也越來越少。比如說現在這些東西就是四五張而已。幾分鐘就能夠看完。
因此在五六分鐘之後,梁恩很快就看完這些必須自己看的內容並做出了決定,然後在那些紙上寫了幾筆後交給了貞德,同時吩咐到。
“這幾所學校的邀請我一會兒親自寫郵件拒絕,雖然說他們這種公開課並不是非常重要,對方發邀請函也更像是例行公事,但考慮到這些學校的名聲還是寫一封回信比較好。”
對於那些比較有名的學校來說,他們每個月都會利行公事一般的邀請各種各樣的名人請他們來講課或者是做演講。
無論是對學校還是被邀請的人來說這都是一個有利的事情,這種合作能夠讓雙方的聲望都得到重要的提升。
不過樑恩之所以放棄這些邀請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一批邀請信之中有一封來自於遠東華夏的邀請信。
這封信是華夏考古協會發來的,信上表明他們將在蜀都召開一個有關於考古的全國會議,希望梁恩能夠作為友好人士前來參加會議。
對於華夏這樣的考古大國來說每年都會有類似的會議,而在這樣的會議上他們往往會邀請一些友好人士前來交流。
這些友好人士有一些是組織以外的華夏學者,另外一些則是國外的友人,大家可以藉機透過這種會議進行討論與交流。
對於梁恩來說,去華夏再轉一轉顯然是一件比較值得期盼的事情,尤其是像蜀都那樣適合休閒且充滿著許許多多美食的城市。
“你知道嗎?有一個人曾經試圖把華夏的美食全都吃一遍,結果在蜀地待了三年還沒有走出蜀地。”給華夏那邊回信之後,梁恩對貞德笑著說到。
“所以這次咱們過去可是有口福了,尤其是相對於其他地點而言,這個地區的飲食充分的利用了各種各樣的香料,應該很適合你的口味。”
“的確挺適合的。”貞德用手機查了一下那邊的飲食後點了點頭,“尤其是那些真正的為當地人服務的餐廳更是如此。”
“除此之外,我也對華夏那邊的我是習慣於有時候文化挺感興趣的,因為那邊的習慣和現在的西方並不同,反而更像我們那個年代。”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歐洲人好像生來就是使用分餐制的,但實際並不是如此,至少按照貞德的說法,她那個年代也只有貴族能夠實行分餐制。
這主要是因為以當時的生產力而言,獲得足夠的餐具並不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情,所以對於窮人來說大家圍著一口燉鍋開飯才是常態。
更重要的是,對於在這個世界上顯得孤零零的貞德來說,她自然就希望那種比較熱鬧的場合,所以平時在家吃飯的時候這往往採取華夏風格的餐飲習慣。
於是在三天之後他們就提前一週乘坐飛機前往了華夏,準備趁著這個機會好好旅行一番,尤其是好好品嚐一下當地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