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今天的人來說,有關於瑪麗安託瓦內特的記錄未必都是真實的,或者說在法國大革期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一系列的資訊傳遞中有些變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人耳熟能詳的一個傳說是瑪麗·安託瓦內特有一次聽說農民們都在捱餓的時候,竟然不顧他們的死活,冷冷地說:“那麼就讓他們吃蛋糕吧。”
這話雖然流傳很廣, 甚至已經演變成一句俗語,類似於華夏的“何不食肉糜”,但缺乏證據證明它確是瑪麗·安託瓦內特說的。
據學者研究,是法國的讓-雅克·盧梭在他的《懺悔錄》中第一次寫到這句話的。盧梭說,他自己從來沒有光喝酒不吃東西的習慣,而總是要在用餐時留下一些麵包。
寫到這裡,這位哲學家說,“我想起了一位尊貴的公主的蠢話,有人告訴她說農民沒有面包吃了, 她回答說:‘那就叫他們吃蛋糕吧!’”
研究者分析,盧梭文中的“那就叫他們吃蛋糕吧!”原文為“Qu’ils&nangent de la brioche!”這種自負的口氣不像是瑪麗·安託瓦內特歷來的說話。
何況盧梭說的是“一位尊貴的公主”,而不是“王后”,就更沒有理由把它加諸瑪麗·安託瓦內特王后了。
近年已有學者研究證明,這句話實際上是法國路易十四的王后瑪麗·泰萊莎說的,她是比瑪麗·安託瓦內特早一個多世紀的人。
可見,有了成見之後,人們是很容易作出違反事實的認定的,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那些民間的傳說未必全都是假的,只不過被人惡意的誇張過。
比如瑪麗·安託瓦內特在生活上一度確曾相當奢侈,但她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腐敗和愚蠢。來法國後,母親多次教導她:
“一個王后,時時刻刻不能掉以輕心, 讓自己在奢侈中墮落下去。”“您不要學法國人的輕浮,要做一名嚴肅的德意志人, 您應為此感到自豪。”
事實上, 當她比較成熟之後, 她對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的確有相當的收斂和節制,服裝穿得樸素些了,她還擺出姿勢,與孩子一起讓人畫像,希望藉此改變自己在民眾中的形象,只是效果甚微。
可惜的是這種樸素些也只是相對於之前的生活而言,和興趣就是當鎖匠的路易十六不一樣,她對當時的流行、時尚、藝術的敏感性很棒。
問題在於,無論哪個時代藝術和時尚都需要大把燒錢來支撐的。所以說瑪麗鋪張浪費奢侈無度,這個是沒什麼疑問的。
但是說法國的財政被她搞壞了這種事就明顯是在扯淡了,一個女人再怎麼買衣服買首飾裝飾宮殿也不會搬空國庫的,除非國庫裡本來就沒錢。
舉個例子,華夏的隋煬帝也是這種敗家子,但是在華夏曆史上認為對方把錢花完主要用在了三徵高麗,修建大運河和大興城,也就是未來的長安,並不認為是他宮廷消耗了大部分的財富。
實際上法國也是如此。這個國家的財政從路易十四開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路易十五沒能解決這個問題還弄得更糟——自己包了多少情婦反而沒錢嫁女兒,連路易十六的婚禮都是借錢辦的——
剛繼位的路易十六更不能。所以花錢無度的瑪麗撞上了槍口。其實她沒嫁來做皇后,法國人的日子一樣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