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重生赤兔,總被聽心聲> 第35章 出征河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章 出征河東 (1 / 3)

前世說到建奴永不加賦政策,大都嗤之以鼻,以為愚民政策,周赫誠以為然。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把全國丁銀總額基本固定,從中央到地方不得隨意增加,使廣大農民負擔相對穩定,逃亡人口減少,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建奴確實也做到有利於農業發展,因為終建奴一朝,甚至建奴剛入關開始,農民就沒地了,都被勳貴豪族圈地、投充了。

無數農民當了奴,成了做工的,有口吃的把日子活下去就行。

碰上主子狠的,吃不飽的奴才只能當流民。

然後主子跳出來,扯著嗓子喊一聲“永不加賦”,奴才的子孫眼紅巴巴的感恩戴德,高呼“主子公侯萬代。”

任何時候都少不了這樣的人,對於當時的奴才咱們不加評論,人家是情商高,喊的響亮主子有賞。

至於奴才子孫的子孫子子孫孫,喊的這麼響亮,咱就不能理解了,

又不是參加超級女聲!

要想看明白建奴的愚民玩意,還得從稅賦基本構成說起。

“賦共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之用。”

——即賦供軍隊需用;

“稅給郊社宗廟百神之祀,天子奉養百官祿食庶事之費。”

——即稅供國家祭祀,政事需用。

“稅”字由“禾”字和“兌”字組成,本意是指的地租;

賦”字由“貝”字和“武”字組成,是在國家對外有戰事的時候額外徵收的;

賦和稅,各有用途,徵收的辦法也各自不同。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加的自然是人丁稅,然而明朝的人丁稅早就併入地稅中。

在前世康熙年間,人丁增長很快,而這些增加的人口大都不入戶籍。

這樣一來,建奴對這些人無法進行控制和管理,地方官吏豪紳又乘機壓榨,使得貧苦百姓不得不遷徙、流亡,導致流動人口激增,干擾社會安寧,引起社會動盪。

建奴為了透過改革賦役制度來控制人口,穩定社會秩序,鞏固封建統治,便決定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

事實上包括延續永不加稅的後續政策攤丁入畝不過也是明朝一鞭法的延續,說起抄襲,建奴才是廣大文抄公的祖宗,變個名字就被後世廣為吹捧,比如咱金大爺。

幷州的情況跟建奴很像,幷州十之八九都是流動人口,對地方治理非常不利。

繼續使用人丁稅對流民無異於傷口撒鹽,幫著世族豪門盤剝流民,周赫擔心時間久了會成大隱患。

但他又不能全抄建奴的表面文章,作為一個紅旗下成長起來的先進群眾。

他當然要學習農業免稅,甚至還要補貼開千年之良政,最好這政策能繼續延續千年,讓後面的朝代不敢改,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