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慶與安清念都是實力行動派。
定下計策後立刻就展開了行動。
第二天一早,李延慶就親赴城外的烏衣臺總部,下達收集古籍命令的同時正好巡視一番工作。
安清念則派出親信快馬加鞭南下襄陽,向父親安審琦求助。
按照安家與朝廷的約定,安審琦會在新年後攜一家老小北上開封,在顯德五年徹底交出山南東道五州。
郭榮也為安審琦安排好了新的職位,位於山東東部的平盧軍節度使,駐地青州(今青州市),與在鄆州的李重進相隔不遠。
安審琦是真心實意地想要投靠周朝,安家在山南東道的人手會全部撤出,他會將一個“乾乾淨淨”的山南東道交到朝廷手中。
也就是說,安清念若想拜託父親蒐羅古籍,就只剩下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視窗了。
不過安清念相信父親的能力,也相信安家在南方的勢力一定不會令她失望。
......
第一場雪落下後,顯德四年的整個十月,開封城都沒幾日好天氣,不是陰風就是雪雨的。
可郭榮病懨懨的身體卻奇蹟般地逐漸好轉,精氣神也是一日比一日強。
翰林醫官院的御醫們絞盡腦汁都無法解釋郭榮好轉的原因,只能歸因於上天的恩澤。
溫暖如春的宮中偏殿,郭榮端坐公案後,手持細毫,一邊認真批閱奏摺,一邊對侍立在御座下的中年官員道:“成象,朕明年會再度親征,你可願隨朕一同出征?”
身著紅色官袍的中年官員雖不清楚聖上要親征何方,但還是認真回道:“為陛下鞍前馬後是臣職責所在。”
這位被稱作成象的中年官員名為王著,成象是他的表字。
與王樸一樣,王著也是郭榮未繼位前的幕府舊臣,淮南之戰時入濠州納降郭廷謂的便是他了。
王著同樣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目前官至翰林學士,為郭榮出謀劃策的同時還承擔著撰寫詔書的重任,是下一任宰執的有力競爭者。
郭榮在批閱奏摺時有找人聊天的習慣,往常陪他聊天的要麼是皇后符氏,要麼就是樞密使王樸,又或者是內侍總管張守恩。
如今這符皇后與王樸皆不在了,張守恩又要處理繁重的公務,王著就被拉來頂上了這個缺口。
其實郭榮並不是很看重王著的能力。
王著雖忠心耿耿,可除了一肚子墨水外他確實沒多少機敏才智,翰林學士當的也只能說是循規蹈矩,很少能夠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
可眼下的郭榮實在是無人可信,也無人可用了。
誰能想到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符皇后以及王樸先後離他而去呢?
王著今年不過剛滿三十,任編撰詔書的翰林學士還稍有勉強,入主政事堂則太過欠缺資歷。
郭榮本想著讓王著再歷練個七、八年,然後名正言順地接過宰相權柄。
可惜他留給他的時間有限,他不得不提早執行計劃。
征討南唐時,郭榮命王著入濠州納降,本就是存了讓他建功立業的想法。
如今北伐契丹,他自然也要帶上王著,並讓他儘可能地斬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