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德均的婉拒,趙匡胤倒也沒放在心上。
其中緣由,他當然也是一清二楚。
跟隨張德均步入寢宮,趙匡胤見到了御榻之上的郭榮。
比起上一次見面,郭榮瘦削了不少,眼眶也肉眼可見的凹陷。
眼見郭榮一臉飽經滄桑與痛苦的模樣,趙匡胤心中竟莫名地暗爽,他剋制住情緒,拱手行禮:“臣趙匡胤,拜見陛下。”
郭榮雖然精神振奮,但身體依舊虛弱,他靠在軟墊上,雙目半闔,輕聲道:“元朗,你來了。”
這熟悉的稱呼令趙匡胤一窒。
剎那間,他彷彿回到了六年前的澶州。
那時候,還是節度使的郭榮就是這般稱呼他的。
當年趙匡胤以蔭補入仕,第一份差事就是在郭榮麾下擔任澶州馬軍都指揮使。
但趙匡胤早已不復當年的青澀,他很快定住心神,回道:“陛下,臣應召而來。”
郭榮低垂著頭,雙目隱藏在晦暗的陰影中,他聽到趙匡胤的生分的回答,臉上閃過一絲失望。
這絲失望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輕微的咳嗽聲。
郭榮咳了一陣,用手帕擦了擦嘴後嘆道:“元朗,如你所見,我這病是愈發嚴重了,恐怕已是時日無多。”
宮中無秘密,郭榮自知自己病重的訊息早已傳出宮外,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認,看看能否博取趙匡胤的同情。
沒錯,郭榮已經落魄到要博取臣子的同情,他在趙匡胤面前也捨棄了“朕”的自稱,轉而使用更親暱的“我”來自稱。
在趙匡胤入寢宮後,郭榮開口稱呼趙匡胤為元朗,就已經在為後續的“真情流露”做鋪墊。
那這招對趙匡胤有用嗎?
其實沒什麼用。
趙匡胤與郭榮過去固然有情誼在。
但這情誼早已在這幾年的互相猜忌中磨損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