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祚是李重進的親家,是先帝的愛將,也是武將集團的代表人物,按理說他也可能是刺殺王樸的嫌疑人。
但郭榮心中莫名的直覺告訴他,行刺王樸案與李重進一派應該並無干係。
而且放眼開封,有資格、有能力接任知開封府的還真沒幾人,賦閒在家的竇儀算一個,剩下的就是吳廷祚了。
竇儀與武將派系的矛盾太大,目前還不宜起復為官,郭榮便決定讓吳廷祚來接管開封府。
至於昝居潤則是郭榮即位前的幕府舊臣之一,他唯一的問題就是資歷太淺,當正任知開封府不夠格,當個副官監視吳廷祚並清洗開封府則恰恰合適。
“陛下聖明。”
範質本來想力薦竇儀復出擔任知開封府,但郭榮自己挑選的吳廷祚也算是個尚可的人選,他便順應了郭榮的提議。
有了範質領頭,餘下的魏仁浦以及王溥自然也是從善如流。
隨後,一連串問題在範質心頭浮起:吳廷祚接手了開封府,那他樞密副使的差遣怎麼安排?是兼任還是離任?而且樞密使的重任又該有誰人繼任?
郭榮很快給出了人選,他的視線轉到魏仁浦身上:“魏卿,你曾擔任過樞密使一職,如今文伯不幸遇刺,朕希望你能擔起重任,重回樞密院,至於次相的差事你繼續兼任即可。”
這一切都在魏仁浦的預料之中,他等到就是郭榮這句話。
“樞密院公務雖然繁重,但為陛下分憂乃是臣之本分,臣當仁不讓。”魏仁浦掏出了這句在心中準備許久的說辭。
魏仁浦腦海裡全是奸計得逞的快感,竟然下意識地忽略了郭榮的最後一句話。
一旁的範質與王溥皆暗道不妙。
陛下這是昏了頭了?竟然讓魏仁浦重回樞密院?還是擔任樞密使這樣的要職,而且還讓魏仁浦兼任次相。
這合理嗎?
這不合理。
按理來說,魏仁浦這位前樞密使早已失去了郭榮的信任,所以才被“放逐”到政事堂來。
而且魏仁浦與禁軍牽涉頗深,他甚至有可能參與了今日這樁刺殺案,怎能讓此人再次入主樞密院?而且還是樞密院與政事堂一肩挑!
其實,郭榮也不想讓魏仁浦重返樞密院。
但他實在是無人可用了。
自打提拔王樸為樞密使後,郭榮就對樞密院一百個放心,他甚至沒有再提拔一名親信擔任樞密副使。
這就導致現在郭榮找不到一個可靠的人選來替代王樸。
放眼朝野,也就只有魏仁浦與吳廷祚勉強能夠擔任樞密使一職。
吳廷祚是李重進的親家,郭榮可不敢讓吳廷祚同時執掌樞密院與開封府。
那就只好再將魏仁浦調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