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五代末> 第四十四章 橋身異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四章 橋身異響 (1 / 3)

郭榮本來已經接受了王樸的提議,決定暫時放下北伐契丹的計劃,先調兵遣將入川兼併後蜀。

幕府舊臣高防已赴關中徵調糧草,按照王樸的計劃,周朝預計將於明年年初發動對後蜀的滅國之戰,一戰平滅後蜀。

但郭榮現在又改主意了。

為了儘早改組禁軍,消滅禁軍中潛藏的隱患,郭榮又決定先北伐契丹。

自高平之戰以來,為對付契丹這位強敵,朝廷以及河北地區的節度使派出了大量密探潛入契丹境內,刺探契丹的國情軍情。

根據郭榮目前掌握的情報,周朝禁軍與契丹鐵騎是有一戰之力的。

而郭榮若要改組禁軍、撤銷禁軍統帥,就勢必會削弱禁軍的戰鬥力。

所以,必須要在改組禁軍前北伐契丹,如此對陣契丹方有勝算。

只要能奪回幽雲十六州,那周朝在抗擊契丹時就能握有地利,契丹鐵騎將再難威脅到周朝的河南河北腹地。

而南邊的各個割據勢力對周朝來說毫無威脅,就算改組禁軍會削弱禁軍戰力,郭榮也有自信靠著改組後的禁軍一統江山。

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北上征討契丹,奪回失去二十年的幽雲十六州,滅後蜀之類的事情並不重要,可以暫且拖後。

奪回幽雲後,郭榮就會立刻動手改組禁軍,將趙匡胤、袁彥、韓通等高階武將盡可能地外放地方。

這樣即便郭榮未能在去世前統一天下,這禁軍也很難威脅到即位的年幼皇子郭宗訓。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徵得樞密使王樸的認同。

王樸力主伐蜀,他會認同郭榮的臨時起意嗎?

“陛下,此時北伐,絕非良機,還望陛下三思。”

王樸當然不會認可。

當初王樸向郭榮呈上平邊策,其主旨思想便是先易後難、先南後北。

按照王樸的構想,周朝應當先掃平所有割據勢力,整合各國力量,再北伐契丹,方可一舉成功。

如今周朝僅佔有半壁江山,精銳禁軍不過十萬出頭,在中原腹地與契丹決戰尚且勉強,又如何能主動向契丹出擊?

郭榮懇求道:“文伯,我知道你在憂慮些什麼,可我的時間不多了,你就再讓我任性一次,可以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