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將大義凜然,他並非為自己的投降找藉口,他是土生土長的泗州人,心繫整個泗州的百姓。
為了父老鄉親而捨棄親屬,這正是副將的決心。
見範再遇仍舊不肯下決斷,副將指著窗外泣道:“團練,不能再拖了,你聽見這響聲了嗎?這是北賊用炮車在轟擊全城,再這樣下去,整座城池的民房都會毀於一旦,全城百姓也將流離失所,他們可都是泗州治下的百姓啊!團練,你不能不管他們......”
範再遇仔細聆聽窗外的劇烈聲響,恍惚間,他甚至聽見了泗州萬千百姓的哀嚎與悲鳴。
“也罷。”
範再遇嘆息道:“你取我印信,去向周軍投降吧。”
......
隨著範再遇獻印投降,城內殘餘的六千守軍皆放下了武器。
郭榮在一干重臣的簇擁下,大張旗鼓從西門入城。
很快,城頭就升起了“周”字大旗,宣告泗州城徹底落入周軍的掌控。
在如何安排範再遇以及泗州降卒上,周朝君臣起了爭執。
在團練使府改建的行在內,郭榮環顧眾臣:“範再遇主動獻城投降,朕打算授他宿州團練使一職,諸位以為如何?”
“陛下,宿州團練使乃是正任使職,由範再遇這位降將擔任,恐怕不妥。”殿前司都點檢張永德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雖然從殿前司都指揮使升為了都點檢,但張永德手裡的軍權卻實打實地縮了水。
不過儘管軍權縮水,張永德在名義上仍然是殿前司的一把手,他有必要為周朝的武將階層發聲。
範再遇本是南唐的正任團練使,現在投了降,讓他當個遙授團練使領領工資養老就差不多得了,怎麼能讓範再遇繼續當正任團練使?
要知道,周朝禁軍裡掛著遙授使職的高階武將多了去了,正任團練使的位置多少人眼紅?
而且範再遇是淮南第一位正式向周朝投降的地方長官,他投降後的職位安排將會成為淮南地區通行的慣例。(郭廷謂還未正式獻城,因此不算數。)
若是範再遇這位降將都能當正任團練使,那淮南這十幾州的地方長官只要願意投降,豈不都能在周朝當正任團練使?
這對於周朝的武將們來說,就是憑空少了十幾個肥差。
所以不論如何,周朝的武將們都不能坐視範再遇開這個頭。
不等郭榮出聲,首相範質已經站了出來:“範再遇深明大義開城投降,讓他任正任團練使,方可彰顯我大周海納百川之氣魄,此舉亦有助於我軍掃平淮南其餘州縣。”
今日是文武同殿議事,範質、魏仁浦以及王溥三位宰執皆有出席。
在文臣們看來,給範再遇一個正任團練使的頭銜,就能讓淮南其餘諸州的武將感受到大周的博大胸襟,進而加快周朝收復淮南的程序,天底下再沒有比這個更划算的買賣了。
至於周朝的武將會因此而不滿,文官們豈會在意?反正又沒損害文官的利益。
有了文官集團的支援,郭榮一錘定音:“範卿所言在理,範再遇願意化干戈為玉帛,我大周又豈會辜負此等忠良之輩,授予範再遇宿州團練使一職這事,就這麼定了。”
郭榮當然知道此舉會損害武將們的切身利益,但他從大局出發,認為稍微損害武將們的利益是能夠接受的。
至於武將們會因此產生怨氣,郭榮不甚在意,在他看來,武將們已經拿得夠多了,少拿一點又有何妨?